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丨拾荒路上走来的手作艺术家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8日
历时半年,足迹踏遍奉贤,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百人融媒采访活动终于结下硕果。市作家协会散文组作家、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家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各行各业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位新奉贤人。“上海奉贤”公众号推出专栏,讲述他们选择奉贤,扎根奉贤,与奉贤共成长的动人故事。
“天”塌下来的时候,必须找到一个能生存的出口。没有拼搏就没有未来,稻草人永远等不来辉煌——

走进奉贤区西渡街道鸿宝二村409号102室,这间堆满机修配件、标名“阳德工作室”的摩托车修理铺时,第一感觉就是铺子太挤。但随着与铺子主人吴阳德谈话的深入,我开始被眼前这位青年的过往经历以及铺子里琳琅满目的艺术品深深吸引……
吴阳德出生于安徽颍上,因家庭突遭变故,十三岁的他被迫辍学。为了养活自己,这个少年在上海的郊区捡废品、剪钢筋、刷废旧油桶、看自行车……十六岁那年他进了一家电动车厂,吴阳德一边给师傅打下手,一边“凿壁偷光”把电动车装配过程的二十几道工序和所有零部件全部摸个透。与此同时,他还偷偷学习修车技能,为了学好调试刹车的技术,他硬是把自己的一双手练得变了形。于是,四年后年仅二十岁的他就被提拔为售后部经理。

天赋肯定存在。不过,即使一个禀赋超群的人,不经一番寒彻苦,就不可能有十里梅花香。凭着在电动车厂机修上打下的扎实基础,吴阳德决定自己创业开修车行。他想起了之前用手工为工友做生日礼物的偶然尝试。车友会上,吴阳德用废旧配件做了一盏台灯作为奖品,想不到台灯一亮相竟惊艳四方。车友们说,吴师傅竟有这般手艺,何不批量生产?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每一个废旧的齿轮、每一颗生锈的螺丝,经吴阳德的巧手一摆弄,原来都可以产生迷人的效果和无限的再生空间。这时吴阳德开始重新给自己定位:“维修技师、废旧物品手作者、旧物改造装置实验设计师”。他一边为顾客修好车,另一边不断提升自己的手工创作,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把换下的废旧机车和零部件,做成一件件从人物到器物等有趣的工艺品。很快,他这些“变废为宝的创造”像长了翅膀一般引来八方追逐。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巧手神探》、吉林卫视《高手在民间》、天津卫视《非你莫属》等纷纷邀请他出席和录制节目……

与此同时,省部级甚至一些国际赛事,也找到吴阳德进行合作,“中国《VINTAGE-X杯》复古机车改装比赛17-18届奖杯”“上海咖啡节2019奖杯”“湖南卫视《巧手神探》年度总冠军奖杯”等均出自他的设计。盛名之下,“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国际越野赛车场”均指定他为专业设计师、维修技师;“上海电能生活科普馆”“上海老电表博物馆”则给吴阳德冠以“副馆长”头衔。


吴阳德认为废旧物品是有生命的。他把这些人称“废品”的东西重新再造,并赋予它们思想与灵魂,带着正能量予人以更多的感悟。一台废旧的摩托车化油器变成一只使人追忆往昔的“八音盒”;一个废旧的摩托车离合器变成一根雄浑古拙的台灯底座;一支废旧的火花塞变成了一个凄凄婉婉的“卖火柴的小姑娘”;在淘宝造物节上,他愣是把两台报废摩托车改装打造成一辆炙手可热的老爷车。

吴阳德从他的柜子里搬出一件得意之作,“这个叫《赑屃》,是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吴阳德说,2019年4月他看到一则消息:中国最后一只雌性斑鳖(“赑屃”)不幸离世,全球斑鳖仅剩3只。古老物种濒临灭绝的消息让他心中悲愤。一种责任的驱使,吴阳德找来大量轴承切割成身体鳞片,参照故宫太和殿门前赑屃的雕塑做成了这只散发着冷峻金属感且栩栩如生雄浑霸气的龙首龟身神兽。
作品发布会上,吴阳德在“赑屃”的腹腔塞满了塑料袋、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生活垃圾,说明词上写道:“本应与人类共存的物种,因承载不起负重,正在慢慢消亡……”
吴阳德另一件叫“不稳凳”的作品,因注入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寓意,竟使“浪荡青年”成为“金不换”。仔细欣赏吴阳德这些“朋克风”艺术品,你一定能品出它们均在表达一种思想或暗讽一种悖逆。
尊贤重德的奉贤,不仅接纳了吴阳德这位“新奉贤人”,而且对他的精神予以褒奖。他先后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市民”“2020年度上海市奉贤区齐贤修身达人”“2021年度上海市奉贤区五美五强青年”等荣誉称号。

取得诸多荣誉的吴阳德,并没有陶醉在光环里,而是把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从捡荒少年到手工艺术家”,这种经历让吴阳德更加自觉地走进弱者帮助弱者。
2015年一名车友因车祸去世,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吴阳德突然想到将自己的作品通过义卖来帮助困难群体,于是有了“守护者”计划。从2015年“守护者1号”发展到“守护者6号”,这些“守护者”每一个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就这样,吴阳德用手作艺术表达他内心对社会对他人的挚爱和情感的传导……
作者:何秋生
来源: 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