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足迹,领略乡村振兴在庄行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3-11-172007年8月29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冒雨来到奉贤区庄行镇,在这个江南小镇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庄行镇特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庄行”乡村振兴教育线路,见证近年来庄行的巨大发展变化,感受庄行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践行总书记殷殷嘱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走过的发展历程。
建议路线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水稻种植孵化基地—汉光陶瓷文化艺术生活馆—庄行蜜梨展示馆

点位介绍
庄行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2007年8月29日上午,习近平同志来到了庄行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现庄行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调研。
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庄行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于庄行镇腾庄路6号,是原庄行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所在地。面向庄行镇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服务与管理、阵地功能拓展和服务深化,文化活动组织、策划与实施,新闻信息采集上报等服务。
2005年,庄行镇成为上海市首批百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之一。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这里听取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介绍后指出,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将公共财政向郊区、向农业地区倾斜。要加强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加大“输血”力度,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帮助经济薄弱村改善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设施。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8:30—16:30
预约方式:无需预约
地点:腾庄路6号
建议参观时间:15—20分钟(有会议室可外借举办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等)
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
2007年8月29日上午,习近平同志来到了上海市“三个集中”试点小区庄行镇丽水湾小区的居民吴德龙家中。
“三个集中”试点,总的方向是对的,把土地节约出来,集约运作,符合土地紧缺的东部地区的发展需要,也符合一些农民非农化后向城市转化的需要,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
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开始于2004年,庄行镇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之一,以“三个集中”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华中心村通过置换农民宅基地,一大批农户住进了镇上建设的丽水湾小区。
2019年以来,以“农民身份不变,土地承包权不变,农民对集体经济收益权不变”的原则,庄行镇立足超大城市特点,积极探索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有限的资源背景下盘活沉睡土地资源,积极开展“三块地改革”,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郊区现代化乡村振兴之路。“梦想湾”展厅位于庄行镇01—2地块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旁,此项目是奉贤区首个集体建设用地供地建设的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安置基地,集合了农民进城镇集中居住及平移集中居住优势,试点形成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新模式,已于2023年10月18日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计划于2024年底全面竣工。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8:30—16:00
建议参观地点:
1.丽水湾居委(三民路81号)
2.庄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三城路36—40号)
3.梦想湾展厅(三城路508弄,三城路腾行路路口南侧)
预约方式:如需参观丽水湾居委、梦想湾展厅请提前预约(电话:33650508)
建议参观时间:30分钟
水稻种植孵化基地

2007年8月29日上午,在奉贤调研时,习近平同志冒雨察看了庄行镇水稻作物种植示范孵化基地。
上海郊区大片良田不多,要保护好……要在确保农民利益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现代农业能级。
2006年7月,庄行镇被确定为市级农业先行区之一。习近平同志一行调研的区域为水稻种植示范孵化基地,充分依托上海市农科院庄行所的技术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模化种植体系,同时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打造出精细种植、科学种植的现代种植模式。
党的十九大以来,庄行镇按照乡村振兴总战略部署,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努力做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拥有国家级农业示范合作社6家,耕地面积超5万亩。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成功创建首批生态循环示范基地,涌现了一批如“群超”“腾达”“辉贤”“绿煜”“谷满香”等农产品自主品牌,切实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益。
建议参观方式:车览
地点:庄亭公路南亭公路东南侧(水稻种植孵化基地)
建议参观时间:5分钟
庄行蜜梨展示馆

2007年8月29日上午,习近平同志来到庄行镇居民吴德龙家中,品尝了本地特产庄行蜜梨。
城市与农村、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依存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进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庄行蜜梨展示馆位于庄行镇存古村委会内部,展示馆为多功能、多元化空间,可作为展览、会务、办公等各类活动场地使用。馆内系统展示了庄行蜜梨的产业发展与后期规划,为庄行蜜梨打造了一个对外宣传推广的优秀平台。此外,村委会内还设有存古村红色教育馆向公众开放。展馆以庄行镇农民武装暴动组织者唐一新为主线,分成五大篇章展示存古村的过去、现在、未来,呈现了存古村从革命烽火一路走来的发展之路。
庄行蜜梨是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一镇一品农业支柱产业,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是“庄行八宝”之一。据《庄行志》记载庄行蜜梨的种植至少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在历年持续不断的推广下,全镇蜜梨种植规模已达4000余亩,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潘垫农业核心区与中部存古蜜梨示范基地等。多年来,庄行镇始终坚持“生态为基础、高效为目标、标准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抓好“良种保有、合理施肥、安全用药、规范操作”等四个环节,依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区农技推广中心等科研院所雄厚技术力量,制定庄行蜜梨科学栽培的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全程生产档案。良好的环境,严格的标准,铸就了优秀的果品。庄行蜜梨先后获得迎世博上海优质果品(梨)评比奖优秀奖、上海名牌产品、上海优质梨评比金奖、全国优质梨评比一等奖等诸多荣誉。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8:30—16:30
地点:存古村姚泾1026号
预约方式:请提前预约(电话:37526629)
建议参观时间:40分钟(蜜梨展示馆内有会议室可外借举办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等)
汉光陶瓷

2007年8月29日上午,习近平同志来到了位于庄行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汉光陶瓷展厅调研。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上海汉光文化艺术生活馆位于庄行镇张塘村,是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创新与健康生活体验为一体的文化产业新业态代表。在汉光文化艺术生活馆,陈列着上百件汉光瓷展品。2007年以来,汉光陶瓷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深入挖掘中国陶瓷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打造“汉光瓷”文化产业,展现上海高度和深度,使汉光瓷成为当代海派文化、国宴文化以及盛世文化复兴的高地。
汉光瓷不仅多次被尊为国礼,赠送给多国元首与政要,并作为国宴用瓷亮相于APEC、世博会、进博会等重大外事活动场合,还屡屡被国务院紫光阁、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等国家级场馆典藏,深受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好评。汉光瓷作品所蕴含的团结、包容、和谐、生生不息的时代特征,正是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绝佳体现。
地点:大叶公路1881弄136号(导航至上海汉光陶瓷有限公司)
预约方式:请提前预约(电话:张经理18016237915)
建议参观时间: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