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智民培沃土 枝繁果硕桃李春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1日
奉城镇现有公办学校17所,教师1078人,基础教育学生达1.5953万人。近年来,奉城镇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步伐,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奉城教育硕果累累。
加快设施建设 促进办学条件均衡
2012年以来,奉城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686.9754万元。实施了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布局调整和改扩建等教育建设工程项目13个。先后完成曙光中学异地迁建项目和奉城高级中学改扩建项目;九年制一贯学校(肇文中学)改造工程、塘外金池塘幼儿园迁建和奉城二中、奉城一小改扩建工程均顺利完成。
加大布局调整 促进区域教育平衡
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奉城镇积极实施布局调整,通过初高中分离、新建、迁建、改扩建等形式,不断优化办学结构,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办学,学校不断日趋合理,有效地缓解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办学条件差异较大等问题。
推动开放办学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2015年4月,被誉为中国国际教育的领航者,具有先进国际教育理念和丰富国际教育经验的爱迪国际学校正式在奉城开工建设。爱迪学校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一所包括双语小学、双语初中及国际高中和国际大学的综合性完备学校。爱迪学校的落户,进一步优化了奉城的教育资源,提升了奉城教育国际化水平。
加大资金投入 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2012年以来,奉城镇投入教育资金2549万元,根据镇教育事业发展实际需要追加义务教育扩班经费140万元;每年制定《教育专项规划》,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学校,并就镇域内教育工作难点、热点问题,建立突出问题联动解决机制,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2015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倡导下,成立“奉城镇教育发展奖励基金”,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搭建发展平台 提升师资教学水平
近年来,奉城镇大力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完善优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通过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优秀人才的评选表彰,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一大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成为教师队伍的榜样,在这些优秀教师的感召下,教师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共同撑起了奉城教育这片蓝天。
严格积分管理 保障随迁子女权益
积极应对来奉人员子女入学需求激增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积分管理办法,稳妥劝导随迁子女返乡就读,累计分流学生3000多人,有效缓解了镇域教育资源紧缺局面。
全镇符合积分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全部进入公民办学校就读,维护了外来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奉城镇乃至奉贤区的社会稳定。
创新教学改革 特色教育百花齐放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奉城镇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以特色教育为载体,大胆创新,主动实践。奉城一小““红色寻访,薪火相传”的师生德育实践活动、奉城二小“营造阳光校园、培育阳光学生、成就阳光教师”特色、洪庙小学的“书法特色教学”、塘外小学刻纸课程教学与开发、头桥小学的安全教育、奉城二中古诗文特色教学、奉城高级中学理解教育教学、洪庙中学“贤文化”德育教学、头桥中学科技特色教学、肇文中学传统文化教学、奉城幼儿园国际象棋特色教学、金豆豆幼儿园木艺特色、金蔷薇幼儿园童话教育等特色教育教学百花齐放、亮点纷呈,在全区有着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规范管理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加强民办三级幼儿园、看护点指导和规范管理,彻底关闭了全镇11所无证办园点,净化了奉城镇的学前教育环境。建立学校周边环境、网吧、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监管、整治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和整治,确保各校周边有良好健康的育人环境,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稳定和安全。
加强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全面覆盖
依托成人学校,集社区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技能培训、外来人员培训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等于一体,实现多元办学。奉城镇常住人口213587人,全镇成人(社区)教育事业量248705人次,达116%,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镇、上海市学习型社区(乡镇)。先后被评为市示范性成人学校、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市特色老年学校、市先进社区学校、市成人教育先进学校、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先进单位、市社区教育先进集体。
教兴则民智,民智则国强。奉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也为奉城经济社会发展添上了绚丽的一笔。相信在奉城镇教育远景规划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奉城镇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