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城老娘舅】老徐的调解“绝技”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1日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奉城镇就有这样一位身怀“绝技”、有口皆碑的信访调解员,他就是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徐治飞同志。对于这样一位老同志,这里的老百姓称他为“当代包公”、村居和机关干部称他为“师傅”,同行和同事们称他为“老法师”。他长期从事信访纠纷的调处和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形成了独特的化解方法和技巧,总结提炼出了“人民调解八法”,被中央政法委作为经验案例予以推广。他几十年如一日,善于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赢得了地方干群良好的口碑,也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历年来,他多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员”、“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奉贤区先进工作者”。
曲线迂回法 破解欠薪难题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给国内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边缘影响。在奉城塘外地区有一个塑料加工企业,因受到国际金融危机风波的影响和自身经营不善的因素,老板临阵逃脱,致使200多名职工拿不到工资款而引发激烈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事发后,企业职工因血汗钱难以着落多次到镇闹访,采取了封堵道路、殴打来往公交车驾驶员的激烈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老徐带领的工作组立即采取应急预案,全力化解这起因欠薪引发的信访案件。在调处过程中,老徐细心的发现:该厂还有一些原材料与本镇的一家企业相同。于是及时与这家企业取得联系,用第三方的后盾稳住企业职工的情绪,用法律的程序进行财产保全。但是企业职工情绪非常激动,大有闹事之势,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老徐采用了由副厂长和会计担保的形式把该厂的原材料作价给第三方企业,由第三方企业出资80多万,按比例对民工的欠薪工资进行发放,从而平息了一场极易激化的民工欠薪社会不稳定因素。这起矛盾的处置老徐采用了调解八法中的“曲线迂回法”,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来化解此类矛盾纠纷,受到了区委区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沟通引导法 维护当事人权益 今年,塘外村单某及其父母三人因动迁房屋办理产证过程中迟迟未成导致单某精神有些失常。12年前单某自家房屋动迁被安置到奉馨苑,动迁房办理产证须等待若干年,单某与家人协商后,愿意等待办理产证。但十多年过去了,眼看孩子也快到成家立业年龄,单某思想和情绪再次受到刺激,携包随身带着水果刀,情绪激动的拿刀欲自伤,要求“给个说法”,在派出所民警的劝说下才得以缓和。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老徐主动担当,出面调处,了解事情原委后,老徐耐心疏导当事人单某及其家人的情绪,细心听取他们的诉求,从实际现状解释问题症结所在,实事求是分析历史遗留问题所造成的的不足之处,在赢得当事人的理解后,老徐帮助单某联系了村级法律顾问给予法律上的支撑,并引导其走司法途径解决诉求。经过沟通调解,这起一触即发的纠纷趋于缓和。
听证调解法 巧化矛盾纠纷
奉城镇某村村民朱某因养殖的鱼塘被村委会复耕推平,与村委会产生纠纷,多次到村委会吵闹、到镇信访办反映,而村委会认为推平的鱼塘属于隔壁邻居傅某,朱某只是捡拾养殖,村委会征得傅某同意后推平鱼塘。在多次协调无果的情况下,老徐通过听证调解的方式予以调处。
听证会上,老徐亲自主持,首先由村领导向参加听证会的全体人员介绍了案情的基本概况和镇、村两级所做的工作。其次由当事人朱某陈述自己请求的事实和理由。与会人员围绕村委是否应承担责任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统一大家各自的意见,得出听证会的结论。在众多的事实和法律面前,当事人的理由无法成立,从此不再提出自己的无理要求。
2015年起,老徐同志多次受区各部门邀请,为全区信访、综治干部授课,他的“调解八法”赢得了基层干部的热烈掌声。如今,老徐同志即将退休,但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信访调解员,一如既往地奋战在基层的最前沿,交出的必定是一份经得起群众考验的信访调解员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