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城镇塘外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8日
奉贤区奉城镇塘外村原辖塘外镇,并镇后属塘外社区,由原奉城镇褚聚村、三角洋村、胜利村并合组成的新行政管理村,辖区面积6.12平方公里,东至焦灯港,南至彭公塘,西至航塘港,北至高桥村、陈桥村界;周边主干道有A30公路、浦东铁路、平庄公路、奉柘公路、燎钦公路。
全村共2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69户,常住人口3482人,来奉人员4080人。辖区内大小企业85家,生产值2.3亿元。
塘外村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卫生村、奉贤区文明村、奉贤区五好党支部、奉贤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奉贤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近年来,塘外村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过程中,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建服务站
村委会内设立党建服务站,站内设有消防工作站、志愿者工作站、食品安全工作站、党员诉求站、流动人口协会之家、一家人计生诉求室、残疾人协会、家庭暴力受理点、人大代表联系接待点等一站式服务。
宣传版面
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
村民办理各类事务
党务、村务公示栏
党员活动中心
“乡贤参事会 ”村务顾问团
“乡贤参事会”于2017年3月29日成立。
组织架构上,以村为区域单位,由本村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村民为成员组成。
职能定位上,是村民与村委会、党支部之间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其在外来人口管理等各项村务管理上的参政议政作用。
工作保障上,通过建立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工作培训等措施加强“内力修炼”;另一方面,通过华东理工大学高校驻村教授给予理论支撑等举措加强“外力保障”,确保“乡贤参事会”有序运作,不断提升为民谋事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教授驻村仪式暨参事会成立大会
华东理工大学驻村教授参与村民自治活动
开展“四网合一”网格化工作
在奉城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以“区域党建、城市管理、群众工作、群防群治”为指导思想,以“划好圈、配好人、定好责、管好事”为工作途径,塘外村搭起了“四网合一”组织网络,相关工作有效开展。不断拓展内涵外延,在各村小组建立了“党建微家、文明微立方、职工微家、青年微中心、妇女微家”等“五微阵地”,将有形阵地和服务功能向宅基延伸,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全覆盖,有效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党建微家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第二党小组活动
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三角洋六组 综治客堂、文明微立方
宣传版面
综治客堂外墙宣传画
综治中心
创新社会治理,设立塘外村综治中心。
综治网格信息中心
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站
为满足村民日益增大的法律服务需求,在原有“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的基础上,塘外村试点设立村级法律服务站,集人民调解工作室、法官工作室、社区警务工作室、法律援助点等职能为一体,将原先集中在城区和乡镇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教育等服务延伸到村委,将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免费配送到村民“家门口”。
自服务站设立后,开展调解听证会,化解了多起历史积案。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站在基层自治、维护稳定、纠纷化解、引导村民依法办事、法治思维的培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共法律服务站版面
律师接待咨询
人民调解工作室版面
接待群众来访
宅基睦邻“四堂间”
“老徐”噶讪胡活动
法治宣传讲座
读书看报活动
墙面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