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铁绘就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叫“火笔画”、“烫画”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其独特的表现方法、古香古色的高雅色调、博采众长的艺术题材,深受各个时代、各个阶层人民的喜爱。我国古代便在竹制的筷子、毛笔杆及笔筒上烫着各种图案,具有美观、典雅、质朴的特点。烙画以烙铁为笔、高温为墨,以国画中的皻、擦、点、染的各种手法,在木板上利用电烙铁的热度,在木板上烫制,用巧妙的表现手法和熟练地绘画技巧使板材表面起不同程度的碳化,以呈现自然的淡黄、中黄、棕、褐和黑色进行艺术创作,其色彩自然天成,古朴高雅,烙画汲取了绘画艺术之长和火笔运用技巧,体现了中国绘画多种题材,画面丰富、细腻且永不褪色,具有极高的装饰、收藏价值,时至今日,烙画已成为一种风格高雅的艺术欣赏品和国际友人的馈赠礼品,备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我镇烙画艺术家卫太一在烙画界享有盛誉。他创作的大型烙画《长江万里图》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设计制作的《萨马兰奇肖像》被珍藏在国际奥林匹克总部。设计制作的《米卢肖像烙画》,作为庆祝中国国家队冲出世界杯决赛圈庆功晚会指定礼物。
卫太一原名卫太乙,1960年出生,奉城镇头桥新亚村人,自幼喜爱绘画,在中学时期展露绘画天赋,并得到老师的指点。毕业后卫太一当过兵、当过电影放映员。在参军期间因为看见东北的一些老艺人用烙铁在家具上作画,被烙画古朴典雅、清新秀丽的艺术风韵所吸引,从此醉心于烙画创作。
烙画是一门民间艺术,无书可查、无师可从,凭着对烙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卫太一苦苦摸索着,十几年来从未放弃。靠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对绘画艺术的触类旁通,卫太一的烙画技艺日臻成熟。1991年夏初,卫太一怀揣明代著名画家吴伟的《长江万里图》复制品游览长江,构思创作烙画“万里长江”,并于1991年5月制作完成。大型烙画《长江万里图》高2.44米,长101米,创下世界之最,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长江万里图》使卫太一声名鹊起,也坚定了他烙画创作之路。
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的消息公布后,为表达中国人民期盼奥运的心情,卫太一精心构思创作了烙画《巍巍长城盼奥运》,烙画高一米、宽1.2米。画面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连眼神、头发丝、眼睫毛都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叫绝,背景上巍巍的长城、翱翔的鸽子,表现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国队奥林匹克运动的崇敬向往,表达了“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萨马兰奇这幅人物肖像画,既有西洋油画的神韵,又保持了中国民间烙画的艺术特点,展现出崭新的艺术风格,受到了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及组委会有关领导的特别青睐,选定为赠送给萨马兰奇的礼物。这幅作品现被珍藏在国际奥委会总部。
2001年10月,卫太一创作的原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米卢肖像画》,被选为庆祝中共国家队冲出世界杯决赛圈庆功晚会指定礼品。一次又一次荣誉的取得,使卫太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烙画界的大师级人物。在对烙画30多年的潜心钻研、创作当中,卫太一不断地摸索实践着,在力求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在技法上卫太一从国画入手,秉承了国画的精髓,表现手法上采用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的章法,将线描、素描、木刻、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诸多笔法技巧融入烙画当中,在笔墨情趣上力求表现水墨画韵味的同时吸取了西洋画的写实技巧,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突破了传统烙画的风格,不仅保留了烙画的浮雕效果,在色彩上更鲜亮明快。卫太一的作品取材广泛,人物、花鸟、禽兽、山水,风景以及经典名作均有涉猎,作品表现力强,既有国画行云流水、气韵生动,又有油画的色彩明快、纤毫毕现,尤以山水和人物肖像画见长。他的山水画或简洁淡雅或浓墨重彩,酣畅淋漓;工笔写意线条简洁、自然、明快流畅、栩栩如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创造了无法完全复制的个性化,使他的每件作品都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深受国内外烙画爱好、收藏者的喜爱。
烙画艺术是一门民间艺术,它根植于民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烙画、了解烙画、喜欢烙画,2005年6月卫太一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爱心画社,面向青少年免费教授烙画,为烙画这一古老的艺术传承做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