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城木雕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1日

(一)历史渊源

    我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奉城木雕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从开始的木雕作坊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奉城木器雕刻以上等的檀木、柚木、樟木、椴木作原料,进行精雕细作。产品在传统木雕艺术的基础上,不论是题材、构图、线条、刀法及品种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作为一项民间传统手工艺,奉城木雕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和影响力,在2010年世博园区美国馆前就摆放着奉城木雕工艺品,造型独特;上海展览中心的贵宾厅内的木雕挂屏《松泉图》工艺精湛;在龙华寺、玉佛寺等寺庙道观都有奉城制作的仙佛造像、供桌、佛龛等雕刻品。奉城制作的中高档家具,各式仿古玩制品等,突破了传统木雕好看不好用的缺点,融观赏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奉城木雕工艺精细,所用的各类工具就达五十多种。木雕作品以徐华兵、徐华兴兄弟的圆雕及裴福权、裴建龙父子的平面雕刻两种技艺为代表。作品均构图丰满,层次清晰,刀法精细,富于变化,表现得写实,生动、有朝气,能够抓住富有生机的神态,有着高度的艺术水准。

    奉城木雕从清末最初十多家作坊开始,业务盛兴,从事雕刻的人员众多。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公私合营,这些作坊相继关闭,成立了奉城手工业社,木雕制品走入低谷。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得以恢复发展,奉城成立了木器雕刻厂。当时手艺高超的师傅加学徒等有50多人。木器雕刻技艺得到暂时的良性发展。但是木雕技艺工艺复杂、收益不高,随着木雕艺人的老龄化,目前决心接手学艺,立志潜心钻研木器雕刻工艺的年轻人却少之又少,奉城木器雕刻将面临后继乏人的情况。

(二)主要特征

1、奉城木雕是在上海农耕文化中出现的传统美术根植于民间,从制作工艺、品种造型到作品风格反映了江南农村的风俗、生活和审美,充满乡土气息。

2、采用传统中国木雕工艺,全手工制作完成。用锯、钻、凿等手工工具,包括各种雕刻手法。以立体雕刻为主,多为佛像等陈设摆件工艺品,在前期的传承演变中,表现形式和内容都有拓展。

3、作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木雕题材广泛,内容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宗教历史人物,弥勒佛、观音等;有花卉植物、动物家禽;也有文化名人;还有反映乡土、民俗风情等现实题材的作品、也使用于宾馆、家具等的装饰效果。

(三)重要价值

   1、对传统木雕艺术的传承价值

奉城木雕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一个多世纪以来,奉城木雕代代相传,其传统工艺方法至今仍完好地保存下来,是上海地区仅存的反映农耕文化的木雕艺术之一。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作用

奉城木雕的作品涵盖仙佛造像,装饰雕刻,家具装饰,陈设摆件等诸多方面,内容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思想和审美,对陶冶广大群众及青少年的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3、对中国民间木雕艺术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奉城木雕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适当合理地在造型品种和装饰手法上作了改良和发展,为上海展览中心贵宾厅制作的大型挂屏和世博会展示的大型木雕,都反映了坚持传统又与时俱进的理念,反映了奉城木雕的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