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妇女儿童事业出现协调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2006-05-23――对我区实施上海妇女儿童发展“十五”计划
的终期监测评估
2005年是我区实施上海执行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第五年,也是实施上海妇女儿童发展“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纵观五年,我区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妇、儿工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十五”期间我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妇女儿童事业也取得了同步协调新发展,市“发展计划”的预期目标大多圆满达标。
一、妇女儿童发展大环境明显改善
1、经费投入力度为历年最大
“十五”期间,我区加大了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投入力度,至2005年,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速度达43.34%,为历年来最高。特别中、小学生平均教育经费,增长速度极为明显,至2005年达到7703.92元/人、6121.8元/人,比2000年分别增了1倍和1.2倍。同时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五年内总投入达3.03亿元,年均递增17%。2003年起的三年内,(仅)对仪器设备、合作医疗保健及健康创建等项目的投入便达3527万元。妇幼卫生经费支出占卫生事业的支出比重也呈平稳上升趋势,2005年为2.47%,比2000年增加了0.48个百分点。育龄妇女人均妇幼经费为13.7元/人,比2000年增了1.7倍。
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环境质量也明显优化。年内建成日处理3万吨的南排终端污水处理厂后,污水处理率已达到30%,工业废水达标率为77.84%。 全年95%以上天数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全区危险物实现了全过程和无害化处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8平方米,为妇女儿童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2、社会救助帮困体系全面启动
低保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十五”期间,在区府对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相继作了两次调整,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分别从280元/月和2000元/年调整到了300元/月和2340元/年。2005年底,我区有3436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其中女性2007人,占总人数的58.41%。全年发放救助金896.1万元,同比增长67.7%。有4996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其中女性2593人,占51.9%。全年发放救助金473.5万余元,同比增长4.8%。2005年累计发放帮困粮油供应卡10957张,其中16周岁以下中小学生占88.9%以上。
老年妇女居家养老事业较快发展。2005年区(县)级以下养老机构数为26所,比2000年增加4所。特别是社会办养老机构从2001年的2所增加到2005年的10所。年内新增养老床位463张,至2005年底共有床位数2542张,收养老人1729人,其中女性占63%。全年还创建了32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生活。
女性残疾人就业保障积极推进。至2005年,我区共有持证残疾人12966名,女性占53.56%。年内分散安置残疾人员数1244人,同比去年增了1.9倍。“十五”期间,资助贫困残疾人子女及贫困残疾学生5923名,合计发放助学金587.34万元,同时利用现有各种资源,举办各种培训班37期,受训残疾妇女达1000余人次。五年里,为1758名重残无业人员提供无业最低生活保障;为83名重残无业人员办理城镇养老补助;为1207名残疾人发放门急诊和住院补助金43万余元。
3、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力维护
我区加大破案打击力度,对严重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人身安全的案件,努力做到快侦快破。2005年伤害妇女、儿童案件立案数11起,比上年减少2起,破案率达到100%。共立强奸案件34起,破案率达67.65%。抢劫妇女、儿童立案数61起,破案率达62.30%。破获了唯一的一起拐卖妇女案件。查处侮辱妇女案件40起;卖淫、嫖娼案件343起。我区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妇联系统有关妇女权益信访受理数605起,比2000年增了1倍。
二、妇女儿童监测指标完成良好
妇女部分:
我区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不断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女性的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1、妇女在高层经济领域参与度越来越高 中技占比创历史之最
2005年止,我区女性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为2536人和239人,分别占中、高级全部人数的55.92%和40.37%,中级技术人员占比创历史最高记录;高级技术员比2000年增加了16.8个百分点,妇女在高层经济领域中参与程度越来越高。2005年我区区属在岗职工总数(含外商独资企业)为6.65万人,其中女性为3.36万人,占总数的50.53%,比2000年增加了9.73个百分点。“十五”期间,我区积极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充分的就业岗位,安置失业女性就业比率超过女性登记失业人数比重的9.6个百分点,五年来,共认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9万人次,其中女性失业人员0.98万人次,占42.79%;安置失业人员就业8.82万人次,其中女性4.62万人次,占52.38%(详见下表1)
表1 : 2001—2005年我区登记失业人员数及安置失业人次一览
单位:万 人
年份 |
失业人员总数 |
其中女性 |
所占比例(%) |
安置失业人次 |
其中女性 |
所占比例(%) |
2001 |
0.24 |
0.11 |
45.83 |
0.07 |
0.03 |
42.86 |
2002 |
0.2 |
0.06 |
30.00 |
0.15 |
0.05 |
33.33 |
2003 |
0.71 |
0.3 |
42.25 |
1.38 |
0.7 |
50.72 |
2004 |
0.59 |
0.26 |
44.07 |
3.3 |
1.88 |
56.97 |
2005 |
0.55 |
0.25 |
45.45 |
3.92 |
1.96 |
50.00 |
合计 |
2.29 |
0.98 |
42.79 |
8.82 |
4.62 |
52.38 |
2、妇女参政议政的多项指标创历史记录
五年来,我区妇女参政的范围进一步拓宽。2005年,区级党政班子负责人数为16人,其中女性2名。区委、区府机关及各委办局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性班子的比重为50%,首次达到男女均衡的格局。街道(乡、镇)党政班子负责人数为109人,女性22人,同比上年增加了2名。同时连续3年实现了每个镇的党政领导班子中全部都配有女干部的要求。党政事业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数14605人,其中女性占51.52%,比2000年增长了2.36个百分点。女性参政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至2005年底我区局级干部23人中有女性2人,改变了“九五”期间没有女性局级干部的窘况。处级干部525人,女性65名,占总数的14.13%,比2000年增长了5.75个百分点。
3、妇科病检查率明显提升
在区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妇联和区妇联的大力支持援助下,2004年开始增设了“母亲健康爱心车”,我区妇幼保健人员深入社区、企业、农村,为广大妇女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2004—2005参加妇科病检查的人数及检查率明显上升,两年累计妇科病检查总数为63642人,比2001—2003年的总数增长了5.83%。2005年的妇科病检查率更是达到67.93%,比2000年增加了21.13个百分点。
儿童部分:
我区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儿童的生存和成长环境不断优化,健康水平、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就一代新人创造了条件。
1、儿童保健取得新进展
出生性别比均衡,儿童生存质量良好。五年内我区共计出生男婴8501人,女婴8206人,出生性别比为103.6:100,相对均衡。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及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在“十五”期间一直都控制在较低水平,2005年分别为4.03‰、5.47‰和15.70/10万,(详见下表2),比2000年分别降低44.57%、34.41%和35.42%。
表2:2001—2005年3类死亡率一览
|
单位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婴儿死亡率 |
‰ |
8.34 |
5.45 |
4.1 |
3.44 |
4.03 |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
‰ |
9.27 |
7.57 |
5.13 |
4.69 |
5.47 |
5岁以下儿童 意外死亡率 |
1/10万 |
25.25 |
18.8 |
19.4 |
11.9 |
15.7 |
妇幼保健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孕产妇死亡率,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十五”期间,除了2002年有2例孕产妇死亡外,其余四年,我区都没有孕产妇死亡。2001年以来,孕早期检查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一直保持在平稳水平,2005年分别为86.5%、85.3%。
出生人口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我区住院分娩缺陷儿发生率为39.4/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2.09%,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32.88%和12.9%。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筛查率分别为97.25%、97.25%、90.99%,均在上海市目标值90%以上。五年来我区4月以内的婴儿母乳喂养率均保持在90%以上,0—6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也均在95%以上。
儿童健康水平不断趋好。实施预防接种,是控制儿童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我区儿童接种率都接近100%。1岁以下儿童贫血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详见下图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肥胖儿童检出率有呈上升趋势,0~6岁及7~14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45%和9.86%,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0.15和5.08个百分点。儿童营养状况良好。2005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34%。小学生龋齿填充率为43.57%。
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高标准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比较理想。我区基础教育呈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教育水平质量总体上升,各阶层的入学率和辍学率控制一直维持在高水平运行:年内3~6岁幼儿入园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9.8%,为99.96%及100%,男女生入学比率均衡。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01%,0.04%,为历年来最低。2005年我区普通高中入学比例达到60.90%,去除民办高中降分录取的人数,自2002年以来,我区普通高中入学比率均保持在58%左右的合理水平上。
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到2005年底,共有138名残疾儿童在我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专任教师31名,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4人。每年定期拨给特教补助专款10万余元。
教师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教师配置不断优化。各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在“十五”期间都保持100%, 其中小学大专学历、初中本科学历达标率五年来趋于逐渐上升的势头,2005年分别为73%和79.3%。小学和幼儿园中的男教师也保持一定比例,2005年幼儿园男性专任教师人数为16人,比2004年增了3倍,为历年来最高。小学专任教师人数为1555人,男性占34.86%。
与儿童权益相关配套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年来,我区人民法院坚持从保护儿童合法权益出发,对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充分保护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促使其珍惜从宽处罚的机会,努力改造,重新做人。2001年——2004年,我区奉贤籍未成年人犯罪累计81人,平均犯罪率均未超过6/万。但2005年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上升,犯罪率为7.42/万。
3、儿童的社会活动环境良好
2005年我区共有独立建制儿童活动场所的社区为2个,连续3年社区配备率在25%。包括资源共享的儿童活动场所共40个,配备率达到87.5%。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率为99.28%,比2000年增加2.96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虽有所回落,但总体较高(详见下表3)。原因:由于家庭条件的改善,长时间的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对视力有极大的伤害;营养结构不合理,缺乏应有的体育锻炼;学生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另外,校园内的绿化环境和教室内的光线因素也对学生视力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表3:2000—2005年我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单位:%)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0—2005 增减百分点 |
小学生视力 不良率 |
14.41 |
16.97 |
19.32 |
22.45 |
18.4 |
18.7 |
+4.29 |
中学生视力 不良率 |
52.18 |
53.82 |
63.32 |
64.01 |
56.68 |
56.29 |
+4.11 |
高中生视力 不良率 |
79.87 |
80.34 |
84.4 |
82.62 |
80.84 |
84.42 |
+4.55 |
为此建议:要加强对学生用眼习惯的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同时应完善科学教育体制,以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不断改善校园的绿化环境和教室的光线环境。
2、男性初中生辍学率多。除2002年外,2000年~2005年的初中阶段男生辍学人数都高于女生,再从2005年未成年人犯罪的47人中看,有46名是男生。由此可见,加强对辍学学生特别是男生的管理和监护,避免他们走上歧途,实属当务之急。
3、要进一步加大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至2005年,我区外来人口总量已达29.96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22.17万人,比2004年增长8.61%。由于管理的不规范,许多问题已凸现出来。具体表现为:
a、外来流动人口生育验证合格率和常住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覆盖率有所下降。外来流动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很多都缺乏孕妇保健意识,并受传统婚育观念影响,计划外生育现象比较突出,占常住人口计划外出生比率居高不下。
b、外来人口涉案率高,妇女、儿童受侵害。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收入也比较低廉,素质和收入差距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一些外来未成年人的流入,造成治安的混乱和各类案件的发生。2005年强奸案件立案数34起中,涉案人员中有76.67%是外来人员;奸淫幼女案件9起,涉案人员中外来人员占66.67%。查处侮辱妇女案件40起,同比增加34起。此类案件也大多发生在外来流动人口集聚的发廊、娱乐场所、餐饮等行业中。
c、引发了未成年人犯罪率提高。2005年未成年人犯罪47人,犯罪率为7.42/万,同比上年增加了4.65个万分点。有数据显示,2005年80%团伙盗窃案,是外来无业人员与我区未成年人的共同作案。
外来务工人员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和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强化各种服务业、娱乐业的管理力度;加大法制宣传,增强妇女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健康意识;切实落实对外来人员的技能培训,打击无证、欺骗职业中介,增加外来无业人员的就业机会;加强对犯错外来人员的收容和遣送的管理,以达最大限度地发挥外来人员的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作用,使我区的妇女、儿童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全面新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