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双过半”
发布时间:2008-07-31今年以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二届五次全会和区三届三次人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区一基地”建设目标,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民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区经济呈现较快健康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顺应调控,统筹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三次产业增加值195.6亿元,同比增长18.7%,完成年度计划5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2.1亿元,同比增长1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5亿元,同比增长19.4%,增幅快于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67.6:30.4,呈现出二、三产业共同驱动全区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进一步加大财税收入的征管和稽查力度,努力培植税源,做到增收节支,实现财政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8.5%,完成年度计划54.7%。全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实现销售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利润总额31.4亿元,同比增长55.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9.5亿元,同比增长28.7%,实现利润总额24亿元,同比增长85.5 %。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
工业集中集聚效应凸显。继续以“提升、集聚”为导向,依托主要园区,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和核心企业,工业向主导产业、规模企业集聚的步伐加快。完成工业总产值669.3亿元,同比增长19.4%,完成年度计划49.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77.9亿元,同比增长29.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1.4%,比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八大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374.3亿元,同比增长30.5%,比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全区上下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促进服务集聚和能级提升,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3亿元,同比增长19.2%,完成年度计划44.8%。围绕“海”、“农”特色,现代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成功举办首届“菜花节”,乡村旅游系列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3.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和16.6%。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以“一核四园”先行区为引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逐步建立起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良好格局。新建标准化设施菜田820亩、水产养殖基地300亩,新增扶郎花等经济果木2300亩。完成农业总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年度计划32.5%。
三、对内对外开放继续深化,非公经济持续增长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积极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模式、调整招商政策,采取引资和选资并重,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引进内资实业型项目66个,到位资金24.1亿元;新批外资项目70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2个;引进合同外资3.3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66%。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更加注重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出口,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实现外贸直接出口总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 60%,完成年度计划61.3%。
非公经济持续增长。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营造发展氛围、构筑发展载体、引导产业集聚,非公经济发展呈现总量继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完成产值452.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94.6%,其中外商及港澳台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48.5亿元,同比增长31.3%,私营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61.8亿元,同比增长33.9%。
四、“三区一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措施,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三区一基地”重点项目建设。南方金融大厦基本完成建设工程,江南船艇制造项目积极推进,海景城部分前期项目已动工兴建。继续推进公路主干网建设,平庄公路东段、川南奉公路改线段、环城东路南段正抓紧施工。深入推进污水管网系统建设,东部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初步设计,保留工业区和非保留工业区企业污水纳管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1.8亿元,同比增长18.5%,完成年度计划42%。
五、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进展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围绕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指标,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改造农村危桥159座,建设标准化乡村公路
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坚持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有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努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健康、有序向非农行业转移,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新空间,农村居民收入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3元,同比增长12.2%。
经济薄弱村扶持工作积极推进。区、镇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对93个经济薄弱村进行定向、托底扶持。市政府对经济薄弱村的基础设施改造资金已落实,相关路桥建设已经启动;卢湾区、杨浦区结对帮扶工作顺利推进,局村、企村挂钩扶持工作深入开展。
六、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牢固树立惜土如金的思想,积极实施“腾笼换鸟”策略,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的工作力度,用足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利用批而未用、多批少用土地1317亩,租售闲置厂房16.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统筹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柘林幼儿园胡桥分园、邬桥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全面实施《奉贤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六位一体”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5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有序推进89个村的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区图书馆、文化馆、规划展示馆正式开馆,完成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举办区第二届运动会,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强化市场监管,完善对居民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促进市场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区新增就业岗位3078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外来从业人员参加综合保险达到12.9万人,农村低收入家庭、重残无业人员、大重病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上半年,在国际经济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遭受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的情况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结果,同时也是区人大、区政协关心、监督和支持的结果。但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能级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二是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财政增收节支工作任务繁重;三是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四是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全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全区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仍然偏紧的情况下,更要加强研究,积极应对,切实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困难问题,努力推进下半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