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上半年预测分析

发布时间:2010-04-21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三区一基地”建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复杂形势,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维稳定。

一季度经济发展顺利实现“开门红”(见表1):

 

2010年一季度

2010年计划目标

2008年年度  增幅(%

一季度完成全年目标进度(%

绝对值

增长率(%

绝对值

增长率(%

三次产业增加值(亿元)

109.9

17.1

481

12

18.0

22.3

区级财政收入(亿元)

11.9

42.4

35.2

10

10.1

33.8

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亿元)

281.7

30.1

1234

12

22.6

2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3.1

14.2

245

15

18.3

21.7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9.3

77.4

187

15

10.2

26.4

*1-2月外贸出口(亿美元)

6.34

27.2

38.3

8

32.6

16.6

 

一是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延续了去年的回升势头,指标增幅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二是各主要指标增幅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均好于全年计划目标,为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增加值呈现阶段性V型变动特征。一季度,全区实现三次产业增加值109.9亿元,可比增长17.1%,增幅比2009年同期增加8.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可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2亿元,可比增长1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37.0亿元,可比增长18.7%,增幅较第二产业快2.1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区经济在2009年二季度达到近年来的谷底,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为7.8%;从三季度起,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增幅持续回升,到今年一季度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我区经济走出了一条扭转下滑、逐季向好的V型轨迹。

2、财政增收好于计划。经济回升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带动效应持续显现,一季度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42.4%,快于年度计划目标32.4个百分点。从税种来看,主体税全面增长,完成营业税6.6亿元,同比增长54.4%;完成企业所得税7.7亿元,同比增长50.3%;完成个人所得税4.5亿元,同比增长87.3%;完成增值税12.4亿元,同比增长5.2%。从产业来看,二产税收完成18.0亿元,同比增长14.4%;三产税收完成增长较快,实现15.2亿元,同比增长52.0%,其中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实现税收3.4亿元和6.0亿元,增长53.3%45.9%

3、工业经济加快回暖。一季度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1.7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比2009年同期增加24.0个百分点。从行业看,“6+8”重点行业合计实现产值176.9亿元,同比增长36.8%,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增速快6.7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重大装备、新能源、汽车配件、精细化工以及信息产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53.4%40.0%39.9%93.7%67.4%67.4%34.9%。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2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86.6%,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97.9%

4、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全区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9.3亿元,同比增长77.4%,增幅比2009年同期加快了90.6个百分点。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0亿元,同比增长28.1%;第三产业投资信心较强,完成投资30.3亿元,同比增长134.0%,增速快于二产105.9个百分点,其中,由于南桥新城建设的启动,房地产开发步伐加快,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5.9亿元,同比增长229.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1个百分点,是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5、消费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繁荣活跃。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1亿元,增长14.2%,增幅较2009年同期加快3.0个百分点,在2009年该项指标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保持平稳活跃的态势。其中,商业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6亿元,增长15.8%,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5.2%,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1亿元,增长10.8%。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呈现出“价量齐升”的态势,一季度全区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完成销售额39.2亿元,同比增长74.6%

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强劲,虽然与经济企稳回升趋势进一步巩固有关,但与去年基数较低也有较大关系。当前经济运行中还须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外贸出口实现正增长,但净出口同比下降。1-2月份,全区实现外贸出口总额6.34亿美元,同比增长27.2%,自20091月份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但由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春节效应导致出口减少;国内经济过热推高产品进口数量,且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又屡创新高等因素,全区实现外贸进口总额4.93亿美元,同比增长67.5%,实现净出口总额1.41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净减0.63亿美元,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二是部分指标增长主要靠房地产开发拉动,不确定性较大。2009年以来全区房价、地价上涨过快,均处于历史高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市场自身调整,房地产开发速度放缓和市场交易回落的潜在风险加大。三是招商引资工作需要引起关注,利用外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1-3月全区新批外资项目42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减3个;合同外资1.09亿美元,同比下降36.7%;到位资金0.90亿美元,同比下降46.4%

二、我区经济运行面临的环境分析及指标预测

(一)全球经济正逐步复苏,但进程将比较缓慢

在各国政策刺激下,全球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逐步向好。但是,复苏进程比较缓慢,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二)国内经济企稳向好,但回升基础尚不稳固

2010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11.9%,继续企稳向好。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相当突出,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外需较快增长短期内难以实现,3月份中国6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同时,今年以来,央行已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的持续收缩,对企业生产经营(尤其是房地产业)构成压力。

综合分析,我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考虑到增长惯性作用和去年二季度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底部因素,二季度仍将延续回升趋势,上半年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形势乐观。但考虑到200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呈现“前低后高”的运行态势、部分经济指标增速预计将有所回落、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等因素,我区经济增长全年将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今年将是我区经济较复杂的一年。

三、我区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根据经济可能呈现的复杂走势,如何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寻找新的增长点,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将是我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建议“四个进一步”:

1、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业态。一要把扩大有效投入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继续保持投入平稳较快增长,有质量的速度不能降,有效益的投资不能降,有市场的项目不能丢。更加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民资、外资积极投资“6+8”产业,扩大现代服务业投入。二要把加快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集聚和配置各类科技资源,在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实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三要把产业协调发展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抓紧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加大对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配套、重大装备、智能电网六类产业的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力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新亮点,积极发展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的商务服务业,以物流园区为抓手的现代物流业,以世博会为历史机遇的现代旅游业。四要把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有序推进淘汰落后劣势企业,盘活存量资源,大力开展闲置厂房改造和招租,实施腾笼换鸟,加快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利用,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

2、进一步聚焦南桥新城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上海“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三个新城之一,南桥新城建设将是未来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新城建设的难点在于让新城不仅要有高楼、绿地,更要有口碑、生气,展现宜居特色。一要争取建立市级层面统筹新城开发的机制,强化政策推动。重点在加快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人口导入、产业发展等方面,落实多项支持措施。二要大手笔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集聚,抓好硬环境建设。加快交通、学校、医院、文化体育、会展、娱乐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增强新城汇人气、聚人才功能。三要加快发展产业支撑,形成新城可持续发展动力。采取“地铁+物业”的站点综合开发理念,设置“快速公共交通枢纽站点现代服务业园区”,同时,依托产业园区、总部商务区,引导产业链中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总部落户新城。

3、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外资、民资、国资三资并举,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大中小项目整体联动,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一要在逐渐明晰区、镇开发区产业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并注重引资和选资并重,努力形成产业集聚度高、质量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专业片区和特色园区。二要加大注册型企业招商力度。完善经济园区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搭好沟通平台,不断探索、研究注册型企业招商与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

4、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一要围绕“一二三四”关键性工作和“三区一基地”重点项目,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责任制,确保项目建设中的审批、资金、规划、拆迁、进度、协调等工作“六到位”,强力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二要以加快南桥新城开发为抓手,促进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健康增长。三要支持引导民间投资,积极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设备更新的财政补贴,激活民间投资热情。(国民经济综合科)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