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2014年1-9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4-10-24

2014年是奉贤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方针,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基本态势,主要指标增速在合理区间内波动,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商贸型招商跨越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1-9月本区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9月,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点总体概括为:“稳中有进”、“稳中有忧”

稳中有进:

1、财政收入完成情况较好。1-9月,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85.2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区级财政收入56.9亿元,同比增长9.8%,完成年度计划的78.4%,高于时间节点进度3.4个百分点。1-9月,全区实现税收总收入178.2亿元,同比增长11.5%分主体税种看,三大主体税全面增长,完成营业税21.8亿元,同比增长0.6%;完成增值税79.9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企业所得税45.4亿元,同比增长14.3%分行业看,二产、三产同步增长,第二产业完成税收103.5亿元,占总税收的58%,同比增长11.6%;第三产业完成税收74.7亿元,占总税收的42%,同比增长11.4%,其中房地产业税收增速放缓,完成税收22.3亿元,占总税收的12.5%,同比增长4.0%

2、招商引资完成情况较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项目引进质量,实体型、商贸型招商齐头并进。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活力区建设,积极引进科技小巨人企业,陆金天安金谷项目成功签约。着力引进名企,打造名品、名城,加强与天安、中交建、华电、盛大、解放置业等一批著名企业合作。1-9月,新批外资项目150个,合同外资 4.65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完成年度计划的96.9%。外资到位资金2.47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0.6%。引进内资实业型新项目55个,到位资金为75.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9.3%,达到了时间节点进度要求。商贸型企业招商引资跨越发展。落实招商引资三年倍增计划,实现数量质量并进,领跑全市各郊区县,为我区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1-9月,全区累计新增注册型纳税企业10398户,增长33.2%,完成年度指标的69.3%1-9月,注册型企业完成税收总收入66.9亿元,占全区税收总收入的37.6%,完成年度指标的77.4%,其中实现地方税收21.3亿元。注册型企业税收总收入净增10.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1.9%

3、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深挖潜力,加大存量盘活力度,启动江海园区整体转型,促进徐工集团等重点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积极引进协鑫集团等公司联合入主超日太阳能企业,顺利完成了超日太阳能企业战略重组(至年底预计新增产值达35亿元以上)。启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三年2014-2016行动计划。2014年度目标调整土地为2600亩,列入三年行动计划共44个项目,涉及土地面积4705亩。1-9月,已累计完成25个项目的调整,占调整户数的56.8%,腾出土地1597亩,占全年目标2600亩的61.4%25个腾出土地的项目中有10个项目已经进入土地二次开发的实质性启动,先后引入了斯必克流体、康美特科技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利用土地总面积达到478亩。

4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推进。1-9月,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9.1亿元, 完成了年度计划72.1%,基本达到时间节点进度要求,在工业土地指标递减和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情况下,已属不易。分投资领域看,一是重点工业项目顺利推进,派米雷投资一期、亚马逊电子商务一期等项目顺利竣工,宝能投资、云拓电子等项目开工奠基,截止9月底,累计完成新开工项目44个,竣工项目49个,投产项目56个,完成工业投资84.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6.5%,高于时间节点进度1.5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回落,完成投资92.7亿元,同比下降6.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0.2个百分点。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轨道交通5号线奉贤段全面开工,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西线已贯通,苏宁生活广场、宝龙城市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全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1亿元,同比增长22.1%

5消费品市场增势平稳。1-9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1.5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较今年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波动较小,保持了平稳态势。

6、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1-9月,预计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23元,同比增长10.1%。预计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14元,同比增长10.6%完成年度计划的81.0%

稳中有忧:

1、三次产业增加值与去年基本持平。1-9月,全区实现三次产业增加值482.6亿元,可比下降0.1%,同比增长0.3%(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超日太阳能重组计提损失超过20亿元,若扣除超日太阳能因素,三次产业增加值可比增长3.5%左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3亿元,可比下降6.4%;第二产业增加值278.6亿元,可比下降3.7%;第三产业增加值192.7亿元,可比增长6.1%

2、工业生产增长乏力。1-9月,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182.0亿元,同比下降0.4%,在去年同期下降4.4%的情况下,继续负增长。分镇、开发区看,镇增长相对较快,八个镇完成产值634.7亿元,同比增长3.7%,七大园区完成产值510.7亿元,同比下降4.7%分重点企业看,产值前100位的重点企业完成产值659.4亿元,同比增长0.2%分重点行业看,八大重点行业共有规上企业388家,完成产值654.2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精细化工下降25.8%,电子信息下降10.9%,新材料下降8.4%,智能电网下降8.2%,先进装备下降6.1%,生物医药(13.2%)、新能源(48.8%)、汽车配件(8%)实现了正增长。工业生产增长乏力主要原因在以下方面:一是受宏观环境影响,重装备、石化及精细化工和电子行业在去年下滑的基础上,今年1-9月又减产57亿元以上,如:恒逸聚酯(今年减缩一条生产线,减产23.7亿元,下降46.7%)、联吉合纤(已经停产,减产10.7亿元,下降76.9%)、三一重机(减产10.12亿元,下降28.3%)、亚东石化(减产6.77亿元,下降16.7%)、先锋高科(1-9月减产3.65亿元,下降12.2%)、中发电气(减产2.78亿元,下降43.5%)。二是部分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而暂时停产和减产。三是多数企业处于微笑曲线低端,受经济新常态影响更大。

3、与周边区县横向比较形势不容乐观(见表一)从与青浦比较看,1-9月,青浦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56.1亿元,可比增长12.0%,占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2%,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可比增速6.1%,占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9%。我区三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比青浦少24.2亿元(去年同期差距为15.6亿元)、增速低于青浦1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比青浦少52.0亿元(去年同期我区高于青浦4.4亿元),增速低于青浦26.0个百分点。从与金山比较看,1-9月,金山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仅比我区少9.8亿元(去年同期差距为11.4亿元),但增速高于我区6.0个百分点。金山固定资产投资比我区少62.9亿元,但增速高于我区13.7个百分点。

 

表一   奉贤、青浦、金山主要经济指标1-9月比较

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奉贤

青浦

金山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1、三次产业增加值

亿元

482.6

-0.1

579.6

7.4

449.8

8.3

2、区级财政收入

亿元

56.9

9.8

81.1

20.3

47.1

15.8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

亿元

1182.0

-0.4

1121.5

2.3

698.3

3.5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09.1

-5.3

261.1

20.7

146.2

8.4

 

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311.5

11.8

350.2

13.4

266.4

11.7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全年预测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复苏中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一是世界复苏更趋分化,美国经济全面复苏,U”型反转发展成一枝独秀,欧洲经济零增长,日本在二季度重新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放缓;二是美联储持续缩减QE规模,预计于10月底结束,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资本外流、本币贬值等问题;三是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加剧。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和关注民生的“新常态”阶段,创新转型与深化改革并重。从最近发布的一些经济数据看,经济下行压力又有所增大。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仅6.9%,较上月大幅下滑2.1%,发电量增速大幅降至-2.2%。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8月单月增速仅9.9%,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同比降幅扩大至-8.3%央行和银监会出台楼市松绑限贷新政后,预计短期地产销售会有所好转,但地产大周期能否走去底部徘徊有待观察。

综合判断,第四季度外部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主要利好因素为楼市松绑限贷新政。我区经济有可能缓中趋稳,但企稳后快速回升的可能性较小。从对10项主要经济指标监测情况看,全面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压力较大,区级财政收入、工业投资、合同外资、内资到位资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完成进度超过年初目标的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资到位资金等3项指标完成进度超过年初目标的70%;三次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等2项指标离时间节点进度差距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努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一是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从当前形势看,三次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外资到位资金等3个指标完成形势并不乐观,建议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突出位置,召开全区稳增长经济工作会,对难点指标逐项分解、集中精力、攻坚突破,强化指标倒逼,逐一抓好落实。要加强统计工作,积极主动与相关企业、相关项目进行对接,减少漏报、瞒报、错报、外报等现象。要加强税收稽查力度,大力查处逃税、漏税、跑税等问题。

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实重大项目跟踪推进制度,完善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力抓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建议区领导协调徐工集团项目等加快产品定位调整步伐,协调三一重工、超日太阳能等增加产能释放,协调金融产业服务基地控规修编落地。加快推进动拆迁,利用一切资源推进土地征收安置工作,确保年度土地出让计划完成。向上协调争取更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现有指标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进一步深化联系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服务大联动平台,推动企业上市,探索企业融资和金融支持新途径。

三是加大招商工作力度。按照商贸型和实业型招商一体两翼要求,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商贸型招商力度,努力培育年纳税超百万的商贸型企业。以质量换数量,努力提升实业型招商质量,对接高精尖产业,挖掘领军人物,带动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健全招商激励考核办法,拓展招商平台,鼓励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及企业参与招商。

四是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本区传统工业增长呈现总体趋缓大趋势,要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千人计划创业园、科技绿洲、欧盟中小企业园、张江高新区奉贤园、金融产业服务基地等为重点,加快新兴产业平台建设,大力扶持平台经济和互联网金融、文化信息等新型业态,推进“四新”经济集聚发展。

(二)进一步加快调整转型,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处理好调结构促转型中的四个关系。一要处理好转型发展与稳定增长的关系,经济转型是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但从短期来看,一般会暂时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二要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如何避免出现产业转换的真空期。三要处理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服务业发展所需条件难以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四要处理好转型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转型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创新要破解思想观念问题、体制机制问题 、考核指标问题、人才瓶颈问题等制约。

二是聚焦重点。聚焦重点行业,以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行业为重点,继续加大化工(危化)、钢铁、印染、有色金属、建材、四大工艺等行业的调整力度。聚焦重点区域,按照南桥江海园区的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专项调整方案;研究星火开发区调整转型方案。聚焦重点企业,着力推动土地利用效率低企业调整转型,鼓励企业自主转型,对无力或不愿进行自我调整的企业,由区土地储备中心按照土地收储指导价进行土地收储。聚焦“195区域”和“198区域”,195区域”,通过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布局新业态,提升土地利用强度,“198区域”要大力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

三是拓展两种市场化调整机制。一要发挥差别化价格机制。推动实施《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电价实施管理办法》(沪府办发〔201412号),对淘汰目录内企业限期未完成调整的,按照程序征收差别电价。二要完善土地要素调节机制。研究出台工业土地利用的具体政策,将拓展郊野公园政策适用于所有198区域企业调整。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加低效用地企业成本、调整后腾出土地再利用激励等,疏堵结合,提高调整淘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创新企业分类管理模式。借鉴浙江省嘉兴等地经验,对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和用地面积3(3)以上及租用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企业绩效评价。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COD排放等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综合排位,划分为A(鼓励发展类)B(自我提升类)C(帮扶改造类)D(低效落后类)四大类。不同类别的企业要进行分类管理,排位越高,企业今后获得发展资源的机会越多、成本越低;反之,机会越少、成本越高。A类企业可以享受最优厚的税收、用电、用水等政策,等级越低用电、用水等成本越高。

(三)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努力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

一是探索撤制镇社区建设模式。研究参照本市“城中村”改造政策和宅基地置换政策,对金汇镇泰日社区和庄行镇邬桥社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加以改造,并适当增加配置一些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其人居环境。建议可采取土地储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公益性项目建设等方式改造撤制镇社区。

二是开展农民宅基地置换和动迁安置房政策打包试点。推广四团镇“三线”区域宅基地置换模式,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原则,将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区域(拆旧地块)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及节余建设用地开发(建新地块)共同组建成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建设用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增加部分农民动迁安置房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达到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三是突破解决政府债务问题。一要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根据国内外新型城镇化经验,变现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变现也是深化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更好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建议通过股份化、股权出让、引入民间投资者、合资经营等多种方式,一企一策、循序渐进地转换为现金资产。另外,建议变现存量资产设立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聘请专业管理团队,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实现长期持有,保值增值,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要实施零基预算,2015年开始,区财政将实施零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不以以前财政年度的预算项目和预算支出数依据,而是以实际公共支出需求和与公共财力为基础,逐项审议各预算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各项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原则上,各部门人头费和办公费实行包干,部门项目经费一律不批,特别是信息化项目不批;严控基础设施项目,只有满足通过论证、拿到土地、完成初步设计条件的项目才允许投资;选择性投资民生项目,绿化、水、养老、公共交通可以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其他项目不予列入。

(四)进一步谋划未来发展,努力实现立足长远突出重点

一是进一步整合全区商业圈布局规划。加强综合规划引领,结合地区总规修编、新城控规修编和十三五规划编制,结合完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开展全区商业圈布局研究,改善商业布点散、乱、小、低端现状,逐步构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新亮点,不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立足于融入和服务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全区域建设打造宜商、宜业、宜居的国际化滨海独立城市,积极谋划南桥新城发展新篇章,着力推动全区城镇体系优化布局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提升我区对长三角南部地区的辐射和服务能力。

二是加快探索海湾发展新战略。立足于融入环杭州湾经济带建设和杭州湾北岸地区整体开发,抓住杭州湾北岸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列入市十三五规划前期思路研究重点课题的历史机遇,加快研究杭州湾北岸整体开发定位及规划提升,积极谋划海湾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配套高起点规划布局,并为争取国家级或市级重大项目落户海湾预留空间。同时,加大黄浦江南岸地区的研究开发力度,争取建设升级版紫竹园区

三是积极实践轨交经济开发新模式。抓住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开工启动建设(年内4个地下站点全面开工),我区进入轨交时代的新机遇,重构全域商业布局规划,坚持高水平设计、高水准开发和高标准管理,深化沿线站点规划研究,明确各站点功能点位,抓紧开展招商,加快推进沿线动迁,探索实践轨交站点立体综合开发新模式,使轨交经济成为我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四是继续谋划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新提升。立足于东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均衡发展,继续推动嘉闵高架南延伸、金山支线奉贤段、S3高架建设、浦东铁路功能改造、南上海交通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的研究、规划和布局优化,争取市里支持并加强与其他区沟通协调。立足于城乡社会事业均等化,结合村庄归并和人口分布,合理布局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以贤文化为引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作者:发改委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