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奉贤区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8-07-18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奉贤美、奉贤强”的战略目标,瞄准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半年全区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上半年经济在平稳发展中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一)主要指标完成“双过半”情况
上半年全区经济形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总体好于去年同期。三次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内资到位资金、注册型企业税收、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7项指标完成进度超过全年目标的50%,分别达到50.2、66.5%、51.6%、56.8%、64.7%、57.8% 63.2% 52.0%;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外资到位资金2项指标进度接近年度计划的50%,分别达到49.7% 49.5%,预计经过下半年的努力可以顺利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二)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点
总体上看,上半年,全区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主要指标呈现出“五好一稳”的特点。
1-6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 |
单位 |
全年确保 目标 |
2018年1-6月 |
2017年1-6月 |
|||
总量 |
增速% |
完成率% |
增速% |
完成率% |
|||
1、三次产业增加值预计 |
亿元 |
822 |
410 |
9.1 |
49.9 |
7.0 |
48.7 |
2、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 |
308.6 |
36.2 |
— |
32.0 |
— |
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
亿元 |
140.9 |
93.7 |
32.6 |
66.5 |
26.1 |
61.2 |
4、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 |
960.7 |
14.0 |
— |
7.4 |
— |
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
亿元 |
1620 |
835.8 |
14.0 |
51.6 |
7.4 |
51.8 |
6、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335 |
190.2 |
12.3 |
56.8 |
12.5 |
52.9 |
7、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70 |
45.3 |
19.8 |
64.7 |
-2.4 |
44.5 |
8、房地产投资 |
亿元 |
— |
106.5 |
15.6 |
— |
4.8 |
— |
9、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
亿元 |
580 |
288 |
8.8 |
49.7 |
9.5 |
49.5 |
10、合同外资 |
亿美元 |
— |
3.34 |
-27.5 |
— |
14.1 |
— |
11、外贸出口额(上月数) |
亿元 |
— |
201.9 |
9.7 |
— |
18.1 |
— |
12、外资到位资金 |
亿美元 |
2.7 |
1.34 |
-2.9 |
49.5 |
-7.1 |
51.1 |
13、内资到位资金 |
亿元 |
80 |
46.2 |
6.6 |
57.8 |
-1.77 |
54 |
14、注册型企业税收 |
亿元 |
186 |
118 |
32.1 |
63.2 |
34.3 |
64.8 |
15、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43580 |
22681 |
9.1 |
52.0 |
8.3 |
— |
1、增加值增幅创6年同期新高。上半年完成三次产业增加值410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增速为近6年最高。
2、财政收入实现超高速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308.6亿元,同比增长36.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2。地方财政收入93.7亿元,撤县建区以来首次跻身全市前十,同比增长32.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2。
3、工业生产增长势头良好。得益于行业周期性回暖及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的显现,上半年我区工业生产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回稳上升势头,实现工业总产值960.7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835.8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位居郊区第2。
4、招商情况总体较好。新引进实业型项目62个,其中亿元或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1-6月,实现内资到位资金46.2亿元,同比增长6.6%,完成全年目标的57.8%。注册型企业实现总税收117.99亿元,同比增长32.1%,完成半年度任务的63.2%。外资到位资金1.3亿美元,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合同外资3.34亿美元,同比下降27.54%。由于外资在我区招商引资中占比较小,影响相对有限,但也应持续关注。
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2亿元,同比增长12.3%,创历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完成全年目标的56.8%。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同比增长19.8%,完成全年目标的64.7%。房地产投资106.5亿元,同比增长15.6%。
6、消费增速保持基本平稳。1-6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合理运行区间,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趋势。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进入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特朗普挑起贸易摩擦使国内外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从国内来看,全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经济增长韧性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6.1%;2018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4.7%。从全市来看,市委、市政府先后做出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战略部署,并明确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四届区委五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聚焦比较优势打响“四大品牌”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提出对标顶级、创造一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奋力打造新时代“奉贤美、奉贤强”的新高峰,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半年宏观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以下几方面需要高度关注:
1、固定资产投资仍有不稳定因素。6月以来,得益于工业和房产投资的大幅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扭转了之前的低落,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1%、10.4%和4.8%,6月份已达到12.3%、19.8%、15.6%),但下半年仍有不稳定因素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目前我区房地产在一些楼盘带动下,投资暂未受到显著影响(增速高于去年10.8个百分点),但在调控政策从紧的大背景下,从上半年没有经营性土地出让情况看,房地产投资有可能出现拐点。二是政府性投资项目推进困难。1-6月份,全区政府性投资项目共完成67.11亿元,实现投资完成率46.6%,比去年同期低9.9个百分点;至当月应开工项目66个,实际开工37个,至当月开工率为56%(全年新开工项目129个,全年开工率为28.68%,与去年同期持平);至当月应完工项目71个,实际完工58个,至当月完工率为81.7%(全年应完工项目171个,全年完工率为33.9%,比去年同期高12.9个百分点)。上半年基础设施类政府性投资完成30.5亿元,同比下降 22.3 %,比去年同期下降88个百分点,主要由于1517项目进度滞后、部分项目推进不顺、开工率太低等影响。
2、创新发展动能不足。一是“千人计划”创业园发展受到较多制约。“千人计划”创业园是我区创新创业的一个金字招牌,但由于市级政策到期、工作组织架构、产业政策、发展空间等方面限制,创业园的引领作用还未充分显现。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小。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领域企业共有152家,实现规上产值208.2亿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4.9%。三是企业研发支出不足。2016年我区企业研发支出19.99亿元,占地区增加值的比重为2.56%,低于全市3.72%的平均水平。四是人才总量及层次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因素限制,2016年底我区人才平均密度仅为19.5%左右(常住人口),人才总量偏少,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缺口较大。
3、城市能级、区域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有待提高。2017年上海纳税百强企业户均纳税44.27亿元(2016年纳税额数据),我区只有3家企业上榜,且排名较靠后,分列第62、96、98位;2016年我区纳税百强企业户均纳税0.9亿元,2017年户均纳税1.39亿元,与全市百强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我区土地亩均产出不高。根据全区经济资源普查数据,我区104板块亩均产税约12.6万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104板块亩均税收约为77万元)。部分园区产业层次低、综合竞争力不强。如江海园区201户实体型企业占地面积2479亩,2016年底实现税收1.92亿元,亩均税收仅7.7万元,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任务紧迫。此外,我区新城功能建设尚在推进过程中,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配套与高端人才集聚度和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现代服务业能级偏低、集聚度不够,城乡区域一体、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有待加快推进。
4、能耗问题需要高度关注。5月底,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已制定《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该考核办法实施后,将对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增长质量提出更高要求。2016至2017年,我区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2.7%,但今年上半年我区能耗已由之前的下降态势变为持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增长约5.6%;2个开发区能耗增幅超过规上工业产值增幅30多个百分点,1个镇能耗增幅超过规上工业产值增幅10个百分点,这种形势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把产业发展与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相结合,持续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一是强化对美丽健康产业的引领作用。优化提升奉贤综保区园区功能,加快东方美谷“一平台、两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美丽健康产业集群的特色综保区。聚焦东方美谷核心区,强化研发、设计、检测、展示、体验、交易等功能,加快推进健康产品交易中心、健康研发中心、国际生态健康智慧城、互联网医疗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增强服务和辐射能力。积极配合做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精心筹办好首届世界化妆品大会,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在奉贤举办新品发布会,努力将东方美谷打造成为潮流风向标和时尚策源地。二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市民活动中心、国妇婴奉贤院区、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上海之鱼主题公园、城市博物馆、万达广场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南桥源老城区有机更新,着力打造精品城市,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加快推进十字水街、田字绿廊、百座公园建设,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三是强化大交通支撑。确保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实现通车,力争轨交15号线南延伸段、奉浦东桥、S3等重大项目早日正式启动建设。全力推进昆阳路越江大桥、G228、金海中路、望园路南延伸、大叶公路改扩建、浦星公路拓宽等项目建设,配合做好沪通铁路、沪乍铁路等建设,进一步提升交通便利度。四是强化城乡统筹。积极争取将我区纳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统筹城乡土地资源,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矛盾,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选取区位条件较好的村,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租房新模式。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减量化”后造血机制,不断做大做强农村集体资产。
2、以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为着力点,培育经济稳定增长新动能。坚定追求更高质量的GDP的发展导向,强化“四区联动”,持续推动城市经济规模和效益提升。加快推进药明康德、天成航空、康美药业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争取实现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聚焦美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努力引进一批“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扩大“千人计划”创业园影响力,优化组织架构和项目评审机制,提高扶持政策的针对性,拓展创业园载体空间,强化招商考核,擦亮“千人计划”创业园金字招牌。推进“三个一百”工程,加大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3、深化改革开放和对外合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围绕上海南部中心城市定位,争取市重大项目布局和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做好沪通铁路、沪乍杭铁路等配合工作。深化与临港集团的合作,积极争取临港奉贤园区扩区,合力打造临港奉贤智能制造小镇和临港东方美谷科技城。落实与均瑶集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市场化力量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民营企业总部和智慧无线城市。进一步探索与其他大型集团、品牌园区运营商、著名城市运营商、景区运营商的合作(如招商蛇口、华夏幸福、乌镇旅游股份公司等)。全力推进奉贤综保区园区升级改造,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一网通办”,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4、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积极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三高一低”企业,从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强化对节能降耗、污染治理工作的考核,进一步提升各镇、开发区和企业的重视程度,倒逼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加强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新情况,快速做好应对处置。建立专项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节能降耗投入,推进绿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