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征询详情

“森林城市生态美,我为创森来献计” 人民建议征集活动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奉贤区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民生最大公约数、最普惠的民生,坚持以提升我区人民生活品质,增强民生幸福指数为目标,奋力绘就美丽奉贤美好新画卷。

  五届区委四次全会提出,奉贤区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擦亮奉贤最靓丽的生态名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近年来,我区围绕“5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滨水空间、5公里进森林”目标,持续加强绿化建设,推动田水绿林等生态空间复合、功能融合,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28平方米,公园开放共享率达98%。创新实施“一村万树”工程,激发村民宅前屋后植树积极性;加强林下经济功能开发,建成中央林地“幻光森林”等一批森林文旅项目;推动“公园+”多元发展,连续开展4届上海(国际)花展奉贤会场等森林主题宣传活动,让市民尽享绿色生活。

  为切实推动奉贤创森工作,实现广大市民人人支持、个个参与、共建共享。奉贤区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诚邀广大市民朋友参与“森林城市生态美,我为创森来献计”主题征集活动,期待大家谈想法、提建议,为奉贤生态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一、征集主题

  “森林城市生态美,我为创森来献计”

  二、征集时间

  2024年7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

  三、征集内容

  围绕奉贤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聚焦“乡村公园建设”“完善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功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发展森林生态产业”等方面,提出具有实践性的建议。

 四、征集要求

  1.建议应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决策参考价值,方案详实,措施具体;

  2.所提建议一事一议,字数不限,条理清晰,主题突出,围绕一个核心提出明确的方案措施,如果多个建议事项,应分别提出;

  3.建议人请注明姓名、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五、征集方式

  1.建议人可以通过“随申办”APP的“互动”专区,点击进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建议征集”,进入“征集令”板块“森林城市生态美,我为创森来献计”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栏目提出建议,并注明建议人姓名、联系电话。

  2.建议人可发送电子邮件至125013256@qq.com,并注明建议人姓名、联系电话。

  3.邮寄信函:

  奉贤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地址:奉贤区解放东路66号,邮编:201499)或奉贤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地址:奉贤区解放中路99号,邮编:201499),并注明建议人姓名、联系电话。

 六、征集应用

  对通过以上渠道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梳理汇总,对实用性强的意见建议,予以研究吸纳,欢迎您的热情参与!

  奉贤区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

  奉贤区委社会工作部

  奉贤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

  奉贤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4年7月1日

  名词解释:

  1、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国家林业局规定的标准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其主要内容是“五个三” (城市、园林、森林三者融合;市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乔木、灌木、草本三头并举;路网、林网、水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文化林三林共建)。2004年,贵阳市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命名贵阳市为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由此开启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历程。迄今为止,全国国家森林城市数量达到219个。

  2、乡村公园:是指位于乡村、独立占地、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应服务设施,满足农村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游憩和健身活动的乡村公共绿地。

  3、生态科普教育场所:是指通过补充生态文化宣传基础设施,完善各类森林、湿地、公园等生态标志系统,为城乡居民提供参与式、体验式森林生态科普教育的生态场馆。

  4、全民义务植树尽责: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性年龄在11岁-60岁,女性年龄在11岁-55岁,除丧失劳动能力外,应当无报酬地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履行植树义务的行为。全民义务植树有八大类尽责形式分别为:造林绿化类(比如参与种植树木等)、抚育管护类(比如在林地内清理垃圾或枯枝等)、自然保护类(比如清理林地捕鸟的张网)、认种认养类(比如参与认养树木等)、设施修建类、捐资捐物类、志愿服务类、其他类。

  5、发展森林生态产业:通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药材、苗木花卉、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森林城市生态美,我为创森来献计” 人民建议征集活动

  “森林城市生态美,我为创森来献计” 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反馈报告

  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开放度,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深入推进奉贤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实现广大市民人人支持、个个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奉贤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共同开展政府开放月——“森林城市生态美,我为创森来献计”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公开征集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建议。

  此次征集活动得到市民踊跃参与,为奉贤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出宝贵建议。征集周期内,通过线上征集、线下开展座谈会等形式共收到建议110条,主要针对乡村公园建设、完善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功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发展森林生态产业等建议。

  针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同区创森办、区绿化市容局共同研究整理,现将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和落实情况公布如下:

  关于乡村公园建设方面的建议:一是融入文化元素,突出本土特色。挖掘古树名木、非遗、历史建筑等文化要素,融入设计,讲好故事,注入文化之魂。利用资源,结合校外实践等平台开展活动,如手工艺展示、农耕体验,提升文化吸引力,推动文化传承,实现立体发展。二是预留林下停车空间,提升体验。在不影响生态的前提下,调整林木间距,预留停车空间,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融入经济果林,打造“果园+公园”复合型公园绿地。在公园内种植桃树或梨树,形成季节性观赏和采摘体验区,美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关于完善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功能方面的建议:一是整合资源,对现有森林、湿地、公园等自然资源进行梳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二是丰富内容,结合不同年龄段受众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科普课程和活动,如亲子互动体验、生态观察实验、环保知识讲座等,增强科普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三是强化师资,建立专业的科普教育团队,邀请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计和授课,提升科普教育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此外,还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VR体验、在线互动平台等,拓宽科普教育的传播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

  关于全民义务植树尽责方面的建议:一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尽责活动。建议组织亲子家庭、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开展绿地除草、浇水、松土施肥、捡拾白色垃圾、绿化教育培训等活动。对参与活动的市民群众颁发“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提高参与积极性和爱林护绿意识;二是选取合适的森林区域,划分“森林方格”,供市民认领认养。由市民负责地块范围内的除草、虫害监测等部分基础管养工作,通过开展培训、评优激励等方式增加市民参与森林城市创建、管理的积极性。

  关于发展森林生态产业方面的建议:一是结合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森林生态产业。通过文旅来促消费、商旅文体展来促发展,建议在南上海中央公园植入如赤脚乐园、主题市集、越野山地骑行、森林迷宫、森林研学、森林音乐会等项目,与焕光森林、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九棵树酒店成为全域一体的文旅消费场景,推动奉贤城市消费提质升级;二是结合乡村振兴推广森林文旅。让森林成为品牌,设计更多年轻人和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建设提供吃、住、行、游、养等服务要素的森林乡村综合体,丰富系列活动,比如:森林cosplay、林间T台秀、大自然研学、森林婚纱摄影、五大新城森游计划等等,打儿童友好、生态友好、全龄友好森林;三是发展林下种植,探索林下养殖。在林下空间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提高林地综合效益。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林下经济的高效发展。结合奉贤区的实际情况,探索林下养殖模式。如林下养鸡、养鸭等,利用林下空间资源,发展生态养殖业。

  针对上述群众智慧,各职能部门积极研判,目前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群众“金点子”落地开花的情况公布如下:

  (一)乡村公园建设方面。一是充分挖掘与整合文化元素。在乡村公园的设计中,巧妙地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景观布局、建筑风貌、标识系统等,如设置文化雕塑、文化墙、历史展览区等,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已建成的南桥镇沈陆村书园、青村镇张弼园、柘林镇冯桥公园在设计时分别运用红色文化、历史名人、非遗技艺等当地特色元素,成为别具特色的乡村公园。二是因地制宜,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并试点种植经济果树。在乡村公园设计时,以适应当地环境的乡土树种为主,有助于保护本地的生物多样性。种植果树既能避免高大乔木对周边临近的村宅、经济果林、水稻等农作物的采光产生影响,又可提升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区绿容局近期已在乡村公园和奉贤新城生态廊道建设中试点种植一百余亩梨树,后续将根据应用效果进一步扩大种植品种和范围。三是研究林下停车空间。在实施乡村公园或开放式休闲林地时,把林下停车空间、公厕、驿站等功能植入,提升市民的游憩体验感。

  (二)完善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功能吸引市民参与方面。一是在已建的生态科普教育场所植入各类体验活动,普及生态绿化知识。奉贤区已建成的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共7处,分别是海湾国家森林公园、都市菜园、奉贤区青少年野生动物科普基地、上海申隆生态园科普教育基地、上海百枣园、上海申亚特色果蔬科普园和上海农垦博物馆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森林科普教育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生态科普知识。二是积极推进新建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后续,相关单位将通过新建10处湿地、森林、农林生态产业、特色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并定期组织开展绿化科普、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环保公益等互动性强的实践活动,让更多市民亲身参与到森林城市的创建中来,感受生态改善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三)发展森林生态产业方面。一是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更多林下经济政策,研究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管理办法,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经济。二是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市民游览量。通过开放式休闲林地、乡村公园、郊野公园等建设结合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在森林里增加一定比例的服务设施,吸引更多市民休憩停留。三是丰富活动形式,今年奉贤区绿化市容局、区教育局、区妇联、区团委、区文旅局、区总工会等关注森林活动成员单位组织了各类青少年科普研学、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后续还将开展森林音乐会、森林徒步、森林摄影等文旅活动,让市民探索森林城市生态之美,畅享生态绿色生活。

  “国家森林城市”是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之一,是体现五大新城之一的奉贤最靓丽的生态名片,全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也成为奉贤区的坚定发展目标。下一步,奉贤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将联合区创森办、区绿化市容局聚焦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相关议题,并建议推动落地,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感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奉贤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

  奉贤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奉贤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4年8月20日

发表意见

公众意见

用户名称 发表时间 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