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奉贤区“贤城贤治·贤才毕至”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办法(草案)》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告
关于《奉贤区“贤城贤治·贤才毕至”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办法(草案)》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告
目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正在进行《奉贤区“贤城贤治·贤才毕至”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办法(草案)》的制定工作,为着力推动人才服务精准化施策和精细化治理, 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感受度和满意度,根据《关于全要素全链条深化人力资源建设,全力打造南上海人才高地若干意见》(奉委发〔2022〕5号)精神,结合本区实际,为推进我区“贤才”服务体系品牌建设制定。现将《奉贤区“贤城贤治·贤才毕至”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办法(草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希望市民和各单位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关事宜告知如下(方式及途径):
一、市民和各有关单位可以将书面意见直接寄送区人社局,也可以发送电子邮件。
来信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奉公路9501号1号楼313室,电话:67199590,邮编:201400
电子邮件地址:fxrsrc@126.com
二、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3年11月15日,若后续在合法性审查之前收到意见的,视情处理。
上海市奉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10月16日
奉贤区“贤城贤治·贤才毕至”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办法(草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要素全链条深化人力资源建设,全力打造南上海人才高地若干意见》(奉委发〔2022〕5号)精神,着力推动人才服务精准化施策和精细化治理,推进我区“贤才”服务体系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感受度和满意度,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坚持“不拼重金拼服务,不拼重金拼环境”,加快构建“服务事项精准多样,服务阵地优质便捷、服务机制高效联动,服务氛围用心温暖”的全链条“贤才”服务体系,提升人力资源服务精细化水平,营造“贤城贤治•贤才毕至”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全面助力南上海人才高地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不断拓展人才服务事项
1、聚焦奉贤新城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发展需要,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突出人才的市场发现、认可、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推进人才引进落户、居转户、应届生落户、留学生落户等人才落户政策,用足用好五大新城和临港自贸区人才落户优惠政策,优化特殊人才引进通道,做好各类人才落户政策的平衡衔接,进一步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
2、紧扣人才热点关切,加快实施人才购房优惠、租房补贴、物业免租、人才公寓等宜居多元的人才安居工程;完善“谁用人、谁评价”的人才薪酬激励制度;优化人才就医、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切实满足人才对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的需求,把关爱服务人才的“关键小事”办成更有感受度的“暖心实事”。
3、以“贤才卡”为依托,整合人才、政策等核心数据库,引入多项服务功能,集成文化休闲、体育健身、旅游消费、医疗便捷等商业服务等事项,将人才服务由物质待遇向精神待遇转变。探索市场化充分对接,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逐步通过为人才提供更为丰富、多元、人性化的服务品类,推动人才服务向全生命周期延展。
(二)布局构建人才服务矩阵
4、提升区人才开发服务中心功能,优化政策兑现服务流程,将“多线服务”转变为“一门通办”,以落实各类人才工作保障、生活补贴等为重点,建立“政策找人”“无形认证”机制,并推动服务内容向提供政策咨询,创新创业辅导培训,高层次人才“一对一”服务,为人才团队对提供展示、交流、分享空间等拓展,探索打造全流程、一站式、高效能的“贤才综合服务港”。
5、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立足人才集聚度、服务便捷度,依托各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生活驿站等站点资源,推动“贤才驿站”在经济园区、人才公寓、青年社区、大专院校、文旅公共空间等进行全域布点,深入推进“一驿站一专员”机制,结合“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织密基层服务网络,建强站点服务功能,按照“人才所需、服务所应”原则,推行“现场办、代理办、陪同办”等定制化服务,加强人才就业创业帮扶,使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着力打通政策活动宣传、公共事务办理、人才精准服务等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6、构建线上线下一通到底的“贤才服务网络”,以人才服务一码集成为载体,打造“云上贤才港”,系统集成政策咨询、活动资讯以及办理相关业务等人才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才少跑腿;积极打造“人才政策计算器”,推动实现人才政策一网通查、一键匹配、一网通办,着力提高人才政策触达、解读及申报效率,实现政策落地“全岗通”。
(三)持续完善人才服务机制
7、健全“走出去”服务机制,深入实施“人到奉贤、才是未来”工程,动态掌握企业人才需求,依托“区校人才工作联盟”,加强与沪内外高校沟通联系,通过组织辖区内重点企业走进高校开展奉贤城市推介、人才专向招聘等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人才供求对接平台。整合政府、市场以及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统筹开展“双招双引”,大力推动更多企业、更多产品、更多引才政策“走出去”展形象、拓市场、聚人才、引资金、强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8、探索“引进来”服务机制,树立“以感情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交流为渠道,以事业发展为目标”理念,创新推行“贤才大巴”“贤才训练营”“贤来客栈”等工作机制,通过提供短期城市观光、企业体验、岗位实践、求职免费居住等务实有效的服务,不断构建高校人才、实体企业双向流动的沟通交流机制,为来奉人才就业创业搭桥铺路,打通人才到奉通道。
9、完善“上得来”服务机制,以“贤才问诊”为模式,主动对接街镇、企业、高校等人才集聚、培养、输出单位,常态化开展“早餐圆桌•对话贤商”“政企直通车”“四百走访”等活动,构建人才服务的“基层问诊、专家看诊、部门会诊、联合应诊”高效反应机制, 通过第一现场了解需求、第一时间推出应对举措、“第一军团”提供专业服务,及时回应解决各类人才的急难愁盼,当好人才服务“后勤部”。
10、深化“下得去”服务机制,拓展“三进三同步”服务范畴,在推进人社政策宣讲进园区、进校区、进社区,与招商引资同步、与企业注册同步、与社区服务同步的同时,打好“宣传+”组合拳,推动人才引进后的职业培训、劳动关系、纠纷处置等服务开展,注重在政策的集成度、服务的便利度、配置的精准度、产业的匹配度、供给的开放度上下功夫,不断延长一线工作服务链。
11、夯实“干得好”服务机制,在现有园区人才专员基础上,探索设立首席人力资源服务官,聚焦政策落地、要素畅通、环境优化、企业纾困等人力资源服务,聚合基层人力资源服务力量,以“妈妈式”服务推深做实服务实体企业工作,将人力资源服务根植于项目招引、孵化、培育、成长等全生命周期,促进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双向交汇,构建人力资源服务政企联动新力量。
12、构建“转得动”服务机制,打造“贤才沙龙”服务品牌,以轻松的沙龙形式,搭建在奉各类人才跨界沟通交流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各领域人才打破学科藩篱、进行跨界交流、开展融合创新、讲好“奉贤故事”,旨在强化对在奉人才人性化关怀之外,帮助人才、企业扩大朋友圈,促进观念、技术、资本、平台、载体等交流碰撞、迭代创新,为人才、资金、科技、产业四链融合打造“润物无声”软环境。
(四)营建优质人才服务生态
13、大力实施贤才选拔培养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技术能手等选拔工作,积极对接市高峰人才引育项目、东方英才领军项目、上海杰出人才选拔推荐,开展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及首席技师资助申报工作。着力推动“滨海贤人”选拔培养工程,推荐人才参加高级专家研修班、青年英才研修班等市级示范班次和国情研修考察,持续加大对区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工作便利、生活礼遇的优待服务力度。
14、充分发挥荣誉表彰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着力开展招才引智先进单位、卓越引才大使等选树工作,对在各类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工作者、人力资源机构、人才使用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爱才敬才、引才育才的城市风尚。
15、围绕“关爱贤才、服务贤才、成就贤才”主轴主线,探索举办“城市人才日”系列活动,以“滨海贤人”表彰巡礼、城市人才发展论坛、书记人才面对面等活动为主体,联动街镇一体推进举办各类人才体验、培训、赛事、路演等活动,表彰“贤才”优秀群体、发布“贤才”服务新政、展示城市爱才形象,带动形成全区上下礼遇人才、成就事业的浓厚氛围。
三、保障机制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贤才”服务体系建设由区委人才办牵头抓总,建立区“贤才”服务体系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制度,会商、推进服务事项落地。区人社局负责综合协调各服务事项,确保服务落地。
2、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服务事项根据人才需求和奉贤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更新。对于不能满足人才需求的服务事项报区委人才办备案后及时予以调整,必要时进行撤销。
3、建立工作督办考核机制。将“贤才”服务体系开展情况纳入年度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通过适时开展满意度测评,对于服务成效明显、人才认可度较高的服务事项责任单位,给予适当激励。
关于《奉贤区“贤城贤治·贤才毕至”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办法(草案)》
的起草背景和决策依据
一、起草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2023年3月,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对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近些年,奉贤区聚焦国家重大人才战略和上海人才政策,制定了《奉贤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聚焦关键领域人才发展支撑,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对人才高地建设做出了进一步高屋建瓴的规划。2023年3月,区委人才办牵头发布《关于推行“一园区一驿站一专员”人才服务机制的通知》,提出以更温暖的服务吸引、延揽、凝聚人才,对打通精准服务人才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的阵地建设和服务机制提出具体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结合奉贤实际,奉贤区人社局拟出台《奉贤区“贤城贤治·贤才毕至”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办法(草案)》,旨在梳理整合现有人才服务资源和举措,扩大提升人才服务内涵和质量,通过推动人才服务精准化施策和精细化治理,形成深具奉贤特色的“贤才”服务体系品牌,以一流服务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感受度和满意度,让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为奉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决策依据
1.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的通知(沪府规〔2019〕45号)
2.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的通知(沪府规〔2020〕25号)
3. 关于印发《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沪人社规〔2020〕1号)
4. 关于印发《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沪人社规(2020)27号)
5. 关于印发《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的通知(沪人社规〔2020〕25号)
6. 《关于全要素全链条深化人力资源建设,全力打造南上海人才高地若干意见》(奉委发〔2022〕5号)
7. 《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支持五个新城人才发展的实施细则〉的实施意见》(奉委组〔2021〕70号)
8. 《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办公室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上海市奉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奉委办发〔2019〕31号)
9.《奉贤区关于人才购房优惠的实施办法》(奉人办发〔2022〕1号)
10.《奉贤区关于人才薪酬激励的实施办法》(奉人办发〔2022〕2号)
11.《奉贤区关于人才租房补贴的实施办法》(奉人办发〔2022〕3号)
12.《奉贤区关于人才医疗服务的实施办法》(奉人办发〔2022〕4号)
13.《奉贤区关于人才子女就学服务的实施办法》(奉人办发〔2022〕5号)
《奉贤区“贤城贤治·贤才毕至”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办法(草案)》政策解读
一、《办法》起草背景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2023年3月,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对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近些年,奉贤区聚焦国家重大人才战略和上海人才政策,制定了《奉贤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聚焦关键领域人才发展支撑,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对人才高地建设做出了进一步高屋建瓴的规划。2023年3月,区委人才办牵头发布《关于推行“一园区一驿站一专员”人才服务机制的通知》,提出以更温暖的服务吸引、延揽、凝聚人才,对打通精准服务人才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的阵地建设和服务机制提出具体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结合奉贤实际,奉贤区人社局拟出台《奉贤区“贤城贤治·贤才毕至”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办法(草案)》,旨在梳理整合现有人才服务资源和举措,扩大提升人才服务内涵和质量,通过推动人才服务精准化施策和精细化治理,形成深具奉贤特色的“贤才”服务体系品牌,以一流服务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感受度和满意度,让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为奉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拓展人才服务事项。进一步深化推进人才引进落户、居转户、应届生落户、留学生落户等人才落户政策,用足用好五大新城和临港自贸区人才落户优惠政策,做好各类人才落户政策的平衡衔接。加快实施人才购房优惠、租房补贴、物业免租、人才公寓等宜居多元的人才安居工程。完善人才薪酬激励制度,优化人才就医、子女就学保障机制。以“贤才卡”为依托,整合人才、政策等核心数据库,引入多项服务功能,将人才服务由物质待遇向精神待遇转变。
(二)布局人才服务矩阵。将“多线服务”转变为“一门通办”,推动服务内容向提供政策咨询,创新创业辅导培训,高层次人才“一对一”服务。推动“贤才驿站”在全域布点,深入推进“一驿站一专员”机制,推行“现场办、代理办、陪同办”等定制化服务。构建线上线下一通到底的“贤才服务网络”,以人才服务一码集成为载体,打造“云上贤才港”,积极打造“人才政策计算器”,推动实现人才政策一网通查、一键匹配、一网通办。
(三)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健全“走出去”服务机制,通过组织辖区内重点企业走进高校开展奉贤城市推介、人才专向招聘等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人才供求对接平台。探索“引进来”服务机制,创新推行“贤才大巴”、“贤才训练营”、“贤来客栈”等工作机制,不断构建高校人才、实体企业双向流动的沟通交流机制。完善“上得来”服务机制,以“贤才问诊”为模式,主动对接街镇、企业、高校等人才集聚、培养、输出单位,构建人才服务的“基层问诊、专家看诊、部门会诊、联合应诊”高效反应机制。深化“下得去”服务机制,拓展“三进三同步”服务范畴,推动人才引进后的职业培训、劳动关系、纠纷处置等服务开展。夯实“干得好”服务机制,聚焦政策落地、要素畅通、环境优化、企业纾困等人力资源服务。构建“转得动”服务机制,打造“贤才沙龙”服务品牌,为人才、资金、科技、产业四链融合打造“润物无声”软环境。
(四)营建人才服务生态。大力实施贤才选拔培养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对区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工作便利、生活礼遇的优待服务力度。充分发挥荣誉表彰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工作者、人力资源机构、人才使用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联动街镇一体推进举办各类人才体验、培训、赛事、路演等活动,带动形成全区上下礼遇人才、成就事业的浓厚氛围。
三、《办法》的工作保障机制
为确保政策落实,从工作协调、管理考核等方面完善机制。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由区委人才办牵头抓总,建立区“贤才”服务体系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区人社局负责综合协调各服务事项。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服务事项适时更新,对于不能满足人才需求的及时予以调整。建立工作督办考核机制,纳入年度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适时开展满意度测评,给予服务成效明显的单位适当激励。
公众意见
用户名称 | 发表时间 | 意见与建议 |
暂无用户提交公众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