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调研手札丨区规划资源局:用好调查研究的“行动指南”,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0-28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区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陶建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自开展大兴调查研究工作以来,我带领局班子成员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用好向下听诉求、向内看问题、向远谋对策的行动指南,在规划资源领域持久发力、久久为功,全面掀起调查研究的热潮,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扑下身子“向下”听诉求,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数字江海位于奉贤新城北门户,是临港集团与奉贤区面向未来,倾力打造的上海首个城市力全渗透的数字化国际产业城区,正按照高复合、高强度、高能级的发展原则,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集聚产业生态,建设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智慧数字产业新城。

 

 

 

         在走访调研数字江海公司时,该公司提出:本年度数字江海的一幅关键地块(05A-02地块)计划年度内完成出让,由于该地块规划为办公、住宅、研发混合地块,按照市规划资源局出让规则,本幅地块内的研发部分只能作为经营性用途出让,这与公司对该幅地块的功能定位存在差异,在出让价格的计算上也不尽相同。考虑到数字江海的功能定位为产城融合的新城示范样板区,也是奉贤未来产业社区的重要名片,为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尽可能满足企业诉求,我积极与市规划资源局沟通协调、争取支持,今年8月,该幅地块成功出让,成为全市第一幅产业用途研发与经营性用途办公、住宅复合出让的地块。

 

擦亮眼睛“向内”看问题,提升资源利用效益

        为了更好应对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挑战,加快推动我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已经成为我区规划资源工作的新常态。随着工作的深入,此项工作逐步进入瓶颈。我们迅速成立工作专班,搭建区镇协同工作平台,依托专题会、座谈会等,联动全区上下,及时协调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在多次调研沟通过程中,街镇属地普遍反映当前减量化工作难度大,主要表现在:此项工作开展已近10年,潜力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且剩下的点位企业期望较高,与我区当前的政策不相适应。为此,我们立足实际、主动跨前,对全区开发边界外的工矿仓储用地图斑开展深入分析,对每幅地块的位置、规模、现状情况等信息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全区减量潜力空间,并形成减量化潜力示意图册,为挂图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根据街镇属地集中提到的减量化政策问题,牵头区财政开展广泛调研和多轮征询,并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了新版《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的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优化了减量化政策,有效提升了各地区减量化的积极性。

 

沉下心来“向远”谋对策,提高城市建设品质

         在建设人民城市的大背景下,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逐渐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转变,现阶段要以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生活品质为中心,加快推进新城宜居生活功能建设。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住宅区变配电站布局是基层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变配电站在居民心目中的形象大多为有辐射、有噪音、不安全、立面形象难看等负面评价,且通常设立在居住小区边角位置,对周边住宅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对此,我们将变配电站的合理设置作为改善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活动的切入点,对新建居住区变配电站设计、建设和运营开展了全过程系统思考,通过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审查力度,扭转居民的刻板印象,实现变配电站“三结合”“二减少”“二放宽”,从唯功能性转变为功能与形象兼备,有效提升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在我们与供电公司以及相关部门的多次沟通、全力推进下,奉贤新城16单元28-01地块作为探索案例,在安全性能、技术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变配电站与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沿碧园路布局设置,并采用与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设计,打造成统一的、公建化立面效果,实现与公共建筑真正融为一体,得到了多方的认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贵在“真”和“实”。在对企业、街镇、基层的走访调研中,我深刻意识到,只有去到困难多、矛盾集中的地方,才能真正了解实情、找到问题“症结”,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实际成效,从而在奉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确保规划资源各项职能发挥到最大化,才能切实构建“奉贤美、奉贤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