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城那些人丨杨金龙:受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劳模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2日
杨金龙出生于1920年,奉贤洪庙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地为活跃在奉贤、南汇两县的新四军淞沪支队修好了一挺缴获的机枪。不久,在一次新四军被日本鬼子包围的战斗中,这挺机枪发挥了掩护作用,部分新四军突出重围。
解放后,杨金龙开始在工厂办的夜校认字学文化,30多岁时达到了初小毕业的文化程度。同时,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机械图纸设计的学习中,刻苦钻研掌握才能,为以后一系列成功的创新设计和技术革新奠定了基础。
1955年,杨金龙在鼎丰酿造厂工作,为了降本节耗,他与工友们制造了乳腐胚压榨机床,节省了大量劳动力,使工人们由笨重的体力劳动改为机械操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随后他又设计制作了以发动机为动力的大型磨浆机,此项革新将原来要由30名工人操作的工作量,压缩到了只要2名工人,使全厂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两项技术革新,整整提高了8倍工效。
▲杨金龙(前排右三)出席全国供销社表彰大会
1958年,奉贤机械厂成立,领导将当时在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方面名声远扬的杨金龙作为技术骨干力量调入该厂,担任制新车间负责人。为了解决当时厂里大型设备奇缺、现有设备又不能加工大零件的这一难题,他自行设计或土法上马,和同事们一起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他带领的团队最终攻克难关,先后试制成功两台大型简易龙门刨床,精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此项技术改变了奉贤无大型制造加工设备的历史。面对成功,杨金龙没有停下脚步,马不停蹄地与工人们一起试制出一批20匹马力的双缸内燃机、合金轴承等精密产品,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一次合格率,为发展县办工业立了功。
▲杨金龙北京之行回来时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
1956年,杨金龙成为中共党员。同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轻工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分别授予杨金龙先进工作者称号。1959年,上海市总工会、国家轻工业部又授予他先进工作者称号。他的创新产品先后获得了五个金质奖章和奖品,他自己被评为六级技工,连续当选奉贤县第三、第四届政协委员,还先后于1956年5月、1956年12月、1959年5月三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三次到北京参加群英会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三次见到毛泽东、刘少奇、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并合影留念。
▲杨金龙(前一)晚年时与家人在古华公园
1982年3月,杨金龙退休。2002年3月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