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见过这项老手艺的才是地道“老奉城人”

发布时间:2023-10-09

提起织布,总让人想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场景。在机械工业发达的新时代,昔日的民俗手工织布技艺与我们渐行渐远,老布的朴实质感沉淀着岁月的温度,是永远无法被替代的。今天,在奉城镇盐行村的宅基场地上,一群身着老布服饰的阿姨们张罗起经布、织布来了……

“当姑娘时,就学会织布了。家里的妈妈、婶婶坐到一起就是织布、做针线活儿,看着看着就会了。”说起自己是如何掌握织布这门技艺时,人群中年纪最大的89岁的张彩仙感慨地说。

以前,织布的工艺极为复杂,大体有轧花、弹花、整棉絮条、纺线、打线、落线、整花型、经布、闯杼、掏综、栓机、织布、了机、修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所有工序全部手工进行。后来,市面上洋线出现了,也就是成品线,可以直接织布,不用经过纺线、浆线等过程,极大地节省了时间。

“现在整块布织下来需要四五天,因为各色棉线都有卖的,材料买就可以。以前这些东西都要自己来,从棉花到织成布匹,完整下来有时候要几个月的时间。”张彩仙说。

织布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经布。经布是个复杂的技术活,宅基上找一块平坦、整洁的地方,打扫干净,把五颜六色的线桶按照布匹图样依次摆好,再按照规定距离和间隔,在地面对应的位置放上花架,预备跑线、挂线。

跑线需要有人挑着经圈、提着线在几个花架间来回穿梭,并有序地把线挂在花架上。一副经圈将近二三十斤,为了平衡,往往还要在担子的另外一头压上重重的石头,所以经布还是个体力活。

布经好后,还要经历盘布等工序,最后将每根线头连接到一块“布头头”上,一切准备就绪,织布就开始了。这是将线变成布的程序,两脚协调踩下踏板、两手投梭、接梭,经线、纬线交替交织,一张质地绵密、平整红蓝相间的手工老布从织布机里缓缓流出。

张彩仙的女儿李阿姨,十五六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织布,凭着多年的经验积累,学得一手织布好手艺。问及为什么现在还会想起织布,李阿姨说,“用织布机手工织的布更有情怀,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也更暖和。”愿老手艺永葆青春鲜活,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愿手工老布温暖更多人……

作者:季雨诞(奉城镇)

来源: 上海奉贤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