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丨饶黛:海棠糕,吃出家乡的味道
发布时间:2023-10-24历时半年,足迹踏遍奉贤,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百人融媒采访活动终于结下硕果。市作家协会散文组作家、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家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各行各业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位新奉贤人。“上海奉贤”公众号推出专栏,讲述他们选择奉贤,扎根奉贤,与奉贤共成长的动人故事。
饶黛,这个名字很有特点,读起来语音铿锵,看上去诗意洋气,令人过目不忘。于是见面第一刻,就忍不住想知道姓名的由来。爽朗清纯的饶黛笑盈盈地把头一扬,说:“爸爸姓饶,妈妈姓戴,取个谐音而已。”说完哈哈一笑,原来美丽就这么简单。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饶黛,来上海其实纯属一个偶然。怀揣着武大硕士学位的她,一心想回江西老家工作,所以就报了“国考”。由于考完后时间宽裕轻松,她又和室友抱着顺便旅游的心态,结伴来上海参加了一次“沪考”。然而,没想到命运之神也是个爱开玩笑的主,饶黛有意“国考”却未如愿,随意“沪考”却成行——于是当面试通过后,她背起了行囊,开启了“魔都”的职业人生。
初来上海,那时地铁5号线奉贤段尚未贯通,饶黛坐在莘南高速线的大巴上,望着车窗外的两边风景,厂房企业,阡陌农田,她几乎怀疑自己的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大上海么?怎么和印象中高楼林立、遍地商场的“魔都”景象大不一样?即便大巴最终停靠在奉贤最繁华的地段——南桥镇,其感觉似也相差甚远。此时她才恍然获知,原来奉贤虽属于上海,但却在远离市中心的最南端,中心城区的繁华与热闹,丝毫不会影响到这里的清静与寂寥。
然而,褪去浮华归本真。当饶黛真正开始在奉贤工作和生活后,她却慢慢体会到它的清澈和纯美,感受到它独有的朴实与激情。
饶黛说自己很幸运,赶上了奉贤发展最快的时候。作为区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者”的身份,让她感悟最深的,是既能体会到群众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热情,又看到了这座城市对群众的尊重和反馈,见证了城市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譬如BRT站台设计采用了市民的手绘稿,“上海之鱼”增添了遮阳避雨的设施改进……当自己参与征集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和认可,并逐条落实到地时,她是由衷地高兴,坚信汲取群众力量,城市终将变得越来越好。如今,奉浦快线BRT、地铁5号线的通车让奉贤交通越来越便利,“上海之鱼”、奉贤博物馆和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多彩,而浦南运河、十字水街、青溪古镇等一些人文历史的积淀,又让游人们把时光“定格”,尽享慢生活的悠闲。作为一名“新奉贤人”,从陌生到熟悉,从融入到参与,饶黛为自己工作和生活在这里而感到幸福且自豪,对未来的生活也更加期待。她说:“古老的奉贤,好比一棵大树,如今又重新焕发出它的青春活力,而我们这一批年轻人,也正愿意交出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心浇灌,倾心呵护,与这棵大树同成长,共发展。”
爱工作,其实更要爱生活。这一点,饶黛从来都不否认,她就喜欢奉贤那充满生活的烟火气。她说,如果一座城市缺乏烟火气,那一定毫无魅力,也难以让人久留。所以工作之余,饶黛总喜欢和爱人以及一些朋友们到老街旧巷四处转转,挖掘本土好吃的点心和食物,或戏称为“发现美食之旅”。比如庄行的白切羊肉,老南桥的锅贴生煎,育秀路上的小海鲜,价廉物美的杂鱼,还有土灶菜饭,等等。不过,要说最喜欢的奉贤美食,饶黛还是喜欢海棠糕。海棠糕不仅名字好听,造型也好看,一包甜糯的豆沙,香气扑鼻。“它接近于我老家的油炸麻圆,那个也是豆沙馅,也要趁热吃。所以喜欢海棠糕,就因为它让我吃出了家乡的味道!”
一个城市的美食,往往和这个城市居民的美满指数有很大关联,餐馆众多,美食愈丰富,烟火气就愈足,烟火气十足,就证明老百姓的生活愈富裕充足……饶黛最爱的就是在一座城市里,能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颜色、享受不同的美食、与不同的人擦肩而过,从而来感受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作者:管继平
来源: 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