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百年茶楼,清音的种子正在发芽

发布时间:2023-12-12

从2022年末,刚退休的奉贤清音非遗传承人薛国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化志愿者朋友来到冷江雨巷,一颗小小的清音“种子梦”在这里生根发芽,这条古朴沉静的江南巷子,因为“奉贤清音”这一土生土长的乡音小调,又逐渐热闹了起来。

在奉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志愿服务总队指导下,结合奉贤区“八百六进、联动共育”文明实践系列活动,薛国强的“清音种植计划”走出了老街,来到了学校、农村宅基、大型居民社区,还有公园的大戏台,演出超过45场,累计观看群众逾3000人次,奉贤清音这一从名字就带着乡愁的山歌小调,从庄行重新出发,再次开始在奉贤的各个角落落生花。

 

非遗好戏连台,老街焕发新生机

2022年底,薛国强从庄行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书记、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开始了他的文化志愿者之路。他来到老街东兴楼——一座尘封许久的百年茶楼,每周六开展“相约星期六,快乐东兴楼”公益文艺演出,演出内容主要为奉贤清音、沪剧等曲艺类作品,不需要门票,还为观众提供免费茶水。观众从最开始的四五人,发展到现在每场稳定都有60人左右。

每到开演时间东兴楼的二楼便被挤得水泄不通。本地化、人性化、公益性,是薛国强运营东兴楼的三大原则。对于这座百年的文化遗产,他始终坚持本地人运作,服务本镇百姓,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们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一收费就变味。”他说。此外,东兴楼每周还固定提供其他公益课程,星期一清音传唱,星期三沪剧教唱,星期五表演辅导,星期六文艺演出,薛国强和他的团队希望以公益形式让奉贤清音这一快要失传的非遗文化重新回到百姓的身边。

 

喜看家乡变化,清音唱响时代歌

今年薛国强带领团队创作、编排了奉贤清音新作品3部,作品取材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反映了庄行人民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新风貌。《规矩》讲述了一名干部面对诱惑不能控制内心欲望,最终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幡然悔悟的故事。

《雨巷里的笑声》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在庄行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因为宅基产权引发的纠纷矛盾,在老街改造指挥部、社区干部、宅基老娘舅志愿者、社区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将房子回租回购的故事。《千钧一发》主角以微型消防站消防员为原型,把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安全责任、火灾警示案例等融入到作品中,通过浓郁淳朴的乡言,引人入胜的故事,使消防宣传更接地气。

 

百年传承新人,雏凤清于老凤声

文化,需要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传承,通过年轻人的参与,才能激活出传统文化的新魅力。自2022年下半年起,薛国强开始到庄行学校进行公益讲课,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传授孩子们奉贤清音曲艺的唱法和技艺。如今,这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孩子,已经拥有了上台表演的自信和能力。孩子们喜欢这种艺术形式,在他们眼里这就是“用上海话唱歌”。看到薛老师,他们会开心地跑过去拥抱他。

每当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演唱清音,薛国强的心里总是说不出地感动。“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人来传承。”他说,等练得差不多了,他还打算请孩子们去东兴楼的周六清音会上演出。

作者:张子悦(庄行镇)

来源: 上海奉贤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