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眼日丨守护青少年心灵之窗,爱眼科普教育进校园
发布时间:2024-06-06今年的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据2023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大学生近视率为90%。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情况来看,近视高发的年龄段已从8-12岁提前至6-10岁。近视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天,区卫健委组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西渡学校试点爱眼科普教育融合进入体育课、家长课堂,为这里的青少年儿童及家长带去了一次生动特别的“爱眼日”活动。
在西渡学校的室内体育场里,一场别具一格的体育课开课了。“近视的度数大于多少度属于近视?A: 1度 B:50度 C:100度,开始抢答!”孩子们两两一组,围绕着标志筒进行赶小猪接力比赛。每一局比赛前需要先抢答爱眼知识题,答对的小组可以往前一步。一场比赛下来,孩子们需要回答超过10道简单又实用的爱眼知识。除此之外,拉力球变身眼球科普教具,聚“睛”会神的套圈比赛、放飞“大眼仔”风筝等活动都是这堂体育课的精彩内容。
为了让学生们提高自我爱眼护眼的意识,做好自己视力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西渡学校的体育老师戚颖与区疾控中心的医生联手,共同研究通过户外活动游戏形式,开展一节探索近视预防知识科普及适宜运动方法的体育课。“之前的体育课我们可能更注重孩子体能、技能方面的学习,这次我们把爱眼知识和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像套圈就需要集中精神,瞄准一个目标,也是锻炼孩子的眼睛。放风筝就是望远……”孩子们在课上不仅能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到身体,也能在一次次趣味游戏中,学习到如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做好眼睛保健。戚颖表示,此次爱眼科普教育融入体育课也是一个新尝试,未来也想要创设更多护眼活动,让孩子们去尝试一下。
除了儿童青少年自身,家长和学校,也应当在守护孩子们的眼睛健康中起到关键作用。在校园“全国爱眼日”健康主题活动的主会场,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专家带来的微讲坛及微论坛吸引了诸多家长和老师的参与。其中,作为孩子视力保护最重要的守护人,家长应积极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周晓红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对于即将发生近视的儿童警惕性不足,很多家长无法做到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健康检查,已经发生近视的孩子,很多家长对近视度数有效控制缺乏认识,也是导致近视低年龄化,高度近视化的重要原因。
周晓红认为,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她建议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到户外阳光下进行活动或体育锻炼,保证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白天户外活动,接触户外自然光。“眼健康实际上应该从出生就该关注了,当然刚出生不可能做太多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每天到户外去。从3岁开始,我们每半年就要给孩子做一个视力的检查,从视力的检查中去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眼轴增长过快了,就要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加活动频率。还有就是电子产品的控制,家长应该要多关注孩子,多和他互动,多带他户外,留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作者:吴口天
来源: 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