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上海这家二级医院何以“逆袭”成长?背后述说一段长达20年的“帮扶情”丨媒体看奉贤

发布时间:2025-04-18

  一段合作帮扶的医缘牵线20年,改变了南上海远郊就诊状况,助力了曾经二级乙等医院的茁壮发展,更为当地百姓真正带来健康福祉。一边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一边是奉贤区奉城医院,大三甲与小医院,从2006年起合作至今未曾间断,6轮近20年帮扶实现了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杂症奉贤家门口解决,改变了跨江求医问药的状况。

  “底子薄、能力弱”一度濒临转型降级

  奉城医院位于奉贤东部中心区域,20年来由于奉贤区内发展重心偏移,人口普遍向西集中,千禧年之初,医院一度面临转型降级危险,周围百姓看病就诊颇受影响。就拿血透患者为例,由于医院没有血透相关治疗,“早上赶去市区,半夜披星戴月回家”成为令人辛酸的常态。

  “当时医院只有大内科、大外科的分类,最多加个骨科,全院人才队伍几乎找不到一个研究生,很难适应百姓需求。高端人才不肯来、青年骨干留不住,发展相当受限。”奉城医院原院长王根在2004年初来乍到时,眼前看到的是“底子薄、能力弱”的医院面貌。

  正值医疗体制改革,医院发展危机四伏。转机发生在2004年,当年九院内分泌专家吴万龄教授每周三来指导业务和专家门诊,次年九院泌尿外科董国勤教授下沉奉城医院。到了2006年底,两家医院干脆达成合作办院意向。

  2009年,奉贤区政府将上海交大九院-奉城医院医联体建设纳入区域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并于当年12月正式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在长达20 年的帮扶历程中,九院历届院长、书记多次带队深入奉贤基层开展义诊,目睹了远郊百姓“跨江求医、凌晨排队”的就医困境:狭窄的诊室里,老人攥着外地转诊单反复询问;血透患者因本地医疗空白不得不凌晨渡江,在往返颠簸中承受病痛…… 时任九院院长张志愿院士在 2010 年奉城义诊时曾感慨:“奉贤距离市区不过一江之隔,医疗资源却像隔着一道‘天堑’,我们有责任把优质服务送过来。”

  2012年,时任九院院长范先群院士在调研中发现当地口腔疾病诊疗缺口巨大,当即推动口腔颌面- 头颈外科团队整建制入驻;2016年医联体协议签署时,现任院长吴皓教授提出“专家下沉常态化、技术帮扶精准化”目标,要求每周50余名副高以上专家排班表“雷打不动”,让奉贤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九院专家号”。这些源于一线观察的决策,成为九院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的重要推手,也让两家医院的合作从“输血”走向“造血”,从短期支援迈向长远共建。

  时任奉城医院院长王永斌深深意识到,学科建设是发展的关键,九院深厚的积淀可以学习、借鉴并取用,但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长远计划,做强二级医院部分学科,以点带面促进医院管理和业务综合能力的提升。

  九院专家帮扶带教,培养本土人才队伍

  如今奉城医院宽敞的血液净化中心可以同时完成48人血透,这里日夜不休,筑起奉贤血透患者的“生命线”,“披星戴月往返市区血透”彻底成为历史。除了血透,血滤、置管等业务也开展得风生水起。

图片

  自2010年开始奉城医院部分科室由九院托管,直至2016年,双方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自此九院每周派出50余名专家来奉城医院指导帮教;奉城医院则每年安排10余人前往九院进修学习。

  2012年起,奉城医院在九院的帮助下开启血液净化中心服务。九院肾内科专家张巍带着护士长,一次次来到奉贤手把手指导,此后帮扶未曾“断联”,张巍教授退休后,九院接连派出多位主任前来奉贤,曾经是一名老年科普通医生的唐新妹,师从肾内科大专家后,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感谢大专家当年对我倾囊而出,让我在职业生涯最关键的时刻学到宝贵知识,如今能真正让奉贤百姓获益。”

  口腔治疗领域同样如此。曾经的奉城医院只有最基础的镶牙、补牙业务,在九院口腔团队帮扶下,相继开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口腔颅颌面科等,一批青年人才成长起来,其中口腔外科王健医生已成长为“贤城工匠”,张野医生已娴熟操作口腔种植……目前奉城医院拥有口腔病床80张,每年口腔手术400余台,不少外省市患者慕名而来,“在这里享受到了堪比三级医院的服务,按照二级医院价格付费,确实很实惠。”刚做完腮腺肿瘤的患者刘先生说。

图片

  数据显示:奉城医院先后有15个科室委托九院管理。人才队伍得到壮实成长,从几乎找不到一个研究生到现在研究生占比25%-26%,临床科主任全部是高级职称专家,这为医院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实现多项“区域首例”,呵护一方百姓安康

  2013年,奉城医院成功晋级二级甲等医院,技术的飞速成长,为百姓真正带来健康福祉。花季少女意外跌倒,导致深静脉血栓合并肺血栓,辗转多家区级及市级医院后,转至奉城医院血管外科,由陆信武专家团队指导为少女开展手术,术后次日她腿上的肿胀明显消除,病情也逐渐好转,几天后痊愈出院。

  奉城医院血管外科成长为首批奉贤区临床诊疗中心,学科带头人宋菊民教授,曾经是普外科医生,跟随九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陆民教授,成长为“贤城名医”并建立工作室,辐射更多奉贤乃至其他区域患者。

  还有慕名远道而来的患者!9岁的华华出生时被诊断为右侧三度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左侧外耳道狭窄,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传统手术需要分2-4次才能完成。经多方打听,奉城医院耳鼻喉科团队在九院石润杰教授的指导下,为孩子量身制定了一体化手术治疗方案,使用人工材料耳支架植入及骨桥听觉装置植入,使耳再造和听力重建一次完成,无须二次手术。这是医院相关手术的首次探索。

  更多首例诞生了。数据显示,仅2020年至2024年奉城医院就开展新项目、新技术100项,多项学科及技术填补区内空白。从特色学科的崛起,到临床急危重症救治网络日趋完善,建立构建高效救治“生命通道”。

  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康复中心三个专科中心的协同发展,标志着奉城医院从单一疾病治疗向急危重症救治、康复管理一体化转型,构建起“预防-治疗-康复” 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区域疑难病症诊疗和应急救治能力。

  近20年帮扶,奉城医院各方面达到质的飞跃。就在两年前,九院与奉城医院开启又一轮签约,九院院长吴皓教授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辐射九院优质医疗资源,整体提升奉城医院综合实力。

  仅去年一年,全年九院专家来奉城医院门诊1121次,教学查房548次,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51次,手术示教2605例,业务讲课455次,双向转诊1268人次。奉城医院院长李月河表示,“九院对我们这么多年的帮扶,体现了无私大爱的医者精神,更激励我们持续努力,更好地呵护百姓安康。”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