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勺流转,绘就甜蜜传承新画卷丨《奉贤报》月末聚焦
发布时间:2025-07-03糖画,这门以糖为墨、以勺为笔的古老技艺,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的“甜蜜非遗”。它起源于明代“糖丞相”的街头艺术,兴盛于清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将寻常的蔗糖与麦芽糖化作流动的诗意,在方寸案板间勾勒出飞禽走兽、神话传说,更凝聚着世代匠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如今,这一传统技艺已传承至“00后”手中。在四团镇,有这样一位“身怀绝技”的“00后”,他叫刘治廷,年仅25岁的他是北派糖画第四代传人。
糖勺里的十五年光阴
刘治廷,一个生于东北的汉子,他的故事与糖画这门古老艺术紧密相连。这种以糖为墨、以勺为笔的艺术,在他家代代相传。他的太爷爷,是当地著名的糖画大师,他的父亲也继承了这门手艺,但后来选择了从商,于是刘治廷在四岁那年,便随父母来到了上海。
尽管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刘治廷的心却始终牵挂着东北那份甜蜜的回忆。每当假期来临,他便会迫不及待地回到老家,回到那个充满童年记忆的院子。在那里,他领略了糖画的魅力,看着爷爷手中的铜勺轻轻一晃,便能画出栩栩如生的生肖图案,孩子们围在一起,惊叹不已。
刘治廷的爷爷常告诉他:“糖画三分画七分熬。”这句话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为了掌握熬糖的火候,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连续三周,每天熬制二十锅糖浆,他不断尝试,不断调整,直到熬出的糖浆色泽金黄,质地细腻。为了练就“一笔成画”的绝活,他在寒冷的冬日里,坚持在户外练习,手指上的冻疮是他努力的见证。
刘治廷深知糖画艺术传承的重要性,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他相信,只要用心去画,用心去熬,糖画这门艺术就能永远传承下去。
当糖画成为不可或缺
十五载春秋坚守初心,刘治廷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国企,前程似锦的他内心深处却始终萦绕着对糖画艺术的炽热情感。他舍弃了国企的安稳工作,毅然扛起了北派糖画第四代传承人的重担。每逢节假日,他总会寻得时机,支起摊位,以糖为墨、以勺为笔,为过往行人勾勒出一幅幅甜蜜惊喜,让这份古老技艺在街头巷尾焕发新生。他深刻体会到,糖画不仅是传递欢乐的使者,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需要让更多人得以领略并爱上这门璀璨的传统艺术。
他开始四处拜访糖画大师,向他们学习技艺。在这些大师中,最有名的当属河北省省级糖画非遗传承人——赵海强。作为景县民间糖画写实派创始人和民间糖画工笔画创始人,他曾多次应邀去中央电视台表演。他创作的古典人物、现代人物糖画系列作品曾在新华社、河北省日报上连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赵海强自幼喜爱糖画,从最开始看着别人画,到自己学着画,再到后来对传统糖画技艺进行创新,这个过程是赵海强把爱好转化成专业的过程。他还将文学名著人物引入糖画,创造出赵云、宋江、林冲等人物工笔糖画,吸引粉丝无数。其中糖画版“桃园三兄弟”创作视频更是在网络上走红,乘着“互联网+”的时代东风,赵海强现已拥有近50万粉丝。
在赵海强的教导下,刘治廷的糖画造诣得以升华,他随手浇出的糖画极具神韵。但在传承糖画艺术的道路上,刘治廷也遇到了不少挑战。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被边缘化,糖画也不例外。但是,刘治廷并没有放弃,他坚信糖画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他深知糖画这门艺术要想传承下去,就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他尝试将糖画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加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糖画作品和制作过程,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他们纷纷前来向刘治廷学习这门传统手艺。刘治廷也会倾囊相授,希望将这份甜蜜的艺术传承下去。
每当看到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和满意的笑容,刘治廷都深感欣慰。因为他明白,这不仅是对糖画的热爱,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坚守。在刘治廷的糖勺里,传统与现代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案台之上,十二生肖的糖画栩栩如生,与源自热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角色形象并肩而立;展示柜里,立体糖画《天安门》运用微雕技法,更令人称绝。这些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创新型糖画作品,宛如一阵清新的春风,为历经岁月沉淀的糖画艺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它们或是以逼真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奇幻瑰丽的动漫世界,将二次元角色的灵动神韵凝固在甜蜜的糖浆之中;或是运用立体造型与光影效果,打造出如梦如幻的童话城堡,让观者仿佛置身于童话仙境;亦或是结合当下热门的社会话题与文化现象,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与时代意义的糖画作品,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与思考。
这些充满创意与惊喜的糖画佳作,如同一座座桥梁,跨越了传统与现代的鸿沟,连接起过去与未来的时光。它们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驻足观赏、细细品味。
越来越多的人被糖画艺术的神奇魅力所折服,开始主动去了解、学习这门古老技艺背后的文化故事与精湛工艺。从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到年轻人手中跃跃欲试的创作热情,再到长辈们口中娓娓道来的童年回忆,糖画艺术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赢得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喜爱,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甜味里的文化传承
在四团镇,每当有非遗活动时,刘治廷的摊位前总会排起长队。他不仅是一位糖画艺术家,更是一位传承文化的使者。他的糖画摊位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艺术的地方,更是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刘治廷在这里践行着独特的传承哲学。他深知,糖画这门艺术要想传承下去,就必须与时俱进,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所以,每当有老人来买糖画送孙辈时,他总会多画一个传统年画图案,让这份甜蜜的回忆更加浓厚。而面对年轻人想要拍照打卡的需求,他也能在糖画上勾勒出潮流标语或与时俱进的时髦人物,让这份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前天有位阿姨捧着糖画激动不已,说闻到了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刘治廷回忆道。这样的场景让他深感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糖画这门艺术正在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如今,刘治廷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他不仅在社区里教居民制作简易糖画,还积极参与市级区级各种活动,向更多的人推广糖画艺术。在四团镇“乡村青年新主播”直播实训营中,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与积极性,主动与带教老师展开深度互动。他满心期待着能汲取线上直播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用技巧,凭借网络平台的力量,让糖画这一传统艺术瑰宝被更多人所知晓、所钟爱,进而使其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每个糖画摊位都是流动的传统文化课堂。”刘治廷说。他深知,糖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糖画,将这份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展望未来的漫漫征途,刘治廷怀揣着对糖画艺术的赤诚之心,矢志不渝地踏上持续奋进之路。他深知,糖画这一承载着千年历史底蕴与民族智慧结晶的传统艺术,宛如一座亟待挖掘的宝藏,蕴含着无尽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等待着更多人去发现、欣赏、传承。
刘治廷坚信,糖画艺术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代人的用心守护与不懈努力。他深知,每一幅糖画作品都是艺术家心血的凝聚,从熬糖的火候掌握到糖浆的勾勒描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倾注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他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创作,用心去熬制每一锅糖浆,用心去勾勒每一笔线条,力求将最完美的作品呈现给观众。他相信,只要每一位糖画艺术家都能坚守初心,用心去传承和发扬这门艺术,糖画就一定能够穿越时空的长河,永远传承下去。
在刘治廷的心中,糖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他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糖画艺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他,也将继续怀揣着对糖画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为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艺术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作者:黄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