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从未间断!柘林镇“8·18”爱心助学点亮自强学子求学路

发布时间:2025-08-19

  8月的柘林,阳光炽热,爱心更盛。今天(8月18日)上午,2025年柘林镇“8·18”爱心助学活动如期而至,这场始于1999年的公益长跑,已累计为700余名柘林自强学子点亮希望之光。27年来,柘林镇携手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为困难学子编织了一张托举梦想的助学网络,让“帮一帮”(谐音8·18)的朴素愿望化作改变命运的现实力量,也让这场爱心接力,在“柘”片热土上不断延续。

  “8·18”爱心助学活动的受助名单中,小婕(化名)的名字或许并不显眼,但她用自身经历诠释了“从受助到助人”的爱心传递。初见小婕,她阳光般的笑容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交谈中更感受到她乐观坚强的性格。这个自小失去父母、与外婆相依为命的女孩,从未向人提起自己家的困境。直到初三那年,老师偶然发现她家的低保户身份,才将她纳入助学项目。“记得第一次知道自己被纳入助学项目时,我非常的紧张,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小婕笑着说,“虽然生活给了我考验,但也让我遇到了这么多温暖的人。”

  2011年,柘林镇“8·18”爱心助学活动向她伸出了援手,在镇教管办的牵线下,小婕与当时的淮海中路社区新经济党委结成帮扶对子,不仅给她提供经济资助,更给予她精神上的鼓励,让她顺利完成了学业。

  如今,已完成学业的小婕成为了一名教书育人的幼儿园教师,她正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传递着这份爱心。“是‘8·18’助学改变了我的命运,现在我要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小婕说。工作后,小婕定期会去阳光之家开展志愿服务,用笑容和陪伴为特殊群体带去关爱。她还特别关注班级里的困难学生,2023年,小婕发现自己班中有位孩子的家长被确诊患有骨肉瘤,高昂的治疗费让这个外来务工家庭陷入困境。“看到孩子偷偷抹泪,我的心都揪起来了。”小婕回忆道。她立即行动起来,在她的倡议下,幼儿园开展了爱心义卖活动,所筹得的善款用于帮助这个困难学生家庭。

  作为长期扎根在柘林的一家企业,上海井上高分子制品有限公司自2004年参与“8·18”爱心助学项目以来,22年间从未缺席,累计已帮助20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在今年的“8·18”爱心助学活动上,企业再次展现社会责任担当,为自强学子送去温暖与希望。

  井上公司党支部书记何英自入职以来全程参与了企业开展“8·18”爱心助学项目的过程。从最初的参与者到现在的负责人,22年间随着身份的转变,她对这项助学活动,也有着自己的感悟。“作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能够参与柘林镇‘8·18’爱心助学这项温暖的事业,我感到无比荣幸。我最深的感触是,助学公益不是一时的慷慨,而是长期的陪伴。从资助第一批学生到现在,我也欣喜地看到,许多受助学子已顺利完成学业,甚至有人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回馈社会。这种‘爱的传递’正是公益最大的意义——它让受助者成为助人者,让善意生生不息。”何英说道。

  谈及未来,何英也坦言,企业将始终秉持“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理念,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为自强少年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真正实现“8·18”帮一帮的初衷。而除了在资金帮扶之外,企业还将通过员工志愿者服务、职业规划指导等方式,帮助受助学生全方位成长。

  1999年,柘林镇“爱心飞扬”帮困助学活动(现为“8·18”爱心助学活动)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助学帮扶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2004年,该活动由柘林镇青保办牵头,联合镇团委、妇联共同参与,并将活动更名为柘林镇“8·18”爱心助学。往后的20年间,镇总工会、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井上高分子、上海链家、诚兴机械等爱心企业相继加入,通过签订帮扶协议,定向资助困难学生,提供资金及物资支持,为困难家庭学子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8·18”爱心助学活动也在镇妇联、教管办等主管部门的运作下,由当初单纯的资金帮扶,向现如今的“资金帮扶+成长陪伴+家庭支持”的立体助学模式转变。教管办负责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建立“一生一档”动态管理;团委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一对一”课业辅导;妇联则依托家庭教育实践基地,为受助家庭提供亲子关系调适服务。三部门联动,确保帮扶既“输血”更“造血”。

  作为这项助学活动的发起者之一,柘林镇教管办主任王忠英也十分感慨。“‘8·18’爱心助学活动已走过了27个年头。起初,我们想着能帮一点是一点,能帮一个是一个,没有想到‘8·18’助学活动能一直坚持到现在,做着做着就到了我快退休的年龄。这27年的坚持,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助学不仅是给予经济支持,更是点燃希望、塑造未来的事业。只要有一颗爱心,这份事业就会薪火相传。”王忠英说道。

作者:王晓敏(柘林镇)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