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近后远;先抢后救。
现场救护的“生命链”有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
第一环节——早期通路:包括对患者发病时最初症状的识别,鼓励患者自己意识到危机情况,呼叫当地急救系统。
第二环节——早期心肺复苏: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技能,对患者的生存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第三环节——早期心脏除颤:越早采用心脏除颤,对病人的复苏意义越大。
第四环节——早期高级生命支持:采用药物及其他的急救技术,使得生命支持的效果更可靠。
救命的黄金四分钟是伤病员发生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后4分钟。在发病的现场,如家庭、马路、工作场所及其他医院外的各种场所中,对突发急病或突遇重伤的病人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痛苦。4分钟是抢救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
事发现场有人突发心跳呼吸停止躺在地上,“第一目击者”首先要快速检查现场的安全性及确定事因,判定病人有无意识,若无反应、无意识,应立即高声呼救,请求他人帮助,启动紧急救助系统,需要的话,将病人置于心肺复苏体位实施急救。
成人复苏心脏按压时,救护人经定位,两手掌根重叠按压,胸骨下压深度至少5厘米。
事发现场有个小孩躺在地上不能动,救护人首先要对现场的安全作出判断,然后进行初步检查。判断有无意识,若无反应、无意识,应立即高声呼救,请求他人帮助,启动紧急救助系统,需要的话,将病人置于心肺复苏体位实施急救。
儿童复苏心脏按压时,救护人经定位,一只手掌根按压,挤压深度至少3厘米。
1.作用:有效地止血能减少出血,保存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
2.操作要领:
(1)要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采取那种止血方法。
(2)大血管损伤时常需几种方法联合使用。颈动脉和股动脉损伤出血凶险,要采用指压止血法,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转运时间长时,可实行加压包扎止血法。
(3)无论使用哪种止血带都要记录出血起始时间,注意定时放松,放松止血带要缓慢,防止血压波动或再出血。
快速、准确的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一环。
1.作用: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减少疼痛。
2.操作要领:
(1)动作要快。
(2)敷料盖准,手不要移动。
(3)动作要轻,不要碰撞伤口。
(4)包扎要牢靠。
就地取材,快速实用
1.作用: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减轻疼痛。
2.操作要领:
(1)动作要快。
(2)盖准,包扎要贴实。
(3)结要打得牢。
1.骨折固定目的:减少伤病人的痛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减少出血和肿胀;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
2.操作要领:
(1)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
(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3)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4)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
(5)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6)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将伤肢抬高。
器械搬运护送要领:迅速观察事发现场和判断伤情;做好病人的现场救护,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病人体位要适宜;不要无目的地移动伤病人;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不必要的震动;注意伤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徒手搬运适用于转运路程较近,病情较轻,无骨折的病人所采用的搬运方法。
搬运护送方法:
1.拖行法:用于现场环境危险,必须将病人移到安全区域的。
2.扶行法:用于扶助伤势轻微并能自行的清醒伤病人。
3.抱持法:用于受伤儿童和体重轻的病人。
4.爬行法:用于在狭小的空间及火灾烟雾现场的伤病人的搬运。
5.杠轿式:用于下肢受伤病人的搬运。
(1) 先挖后救,挖救结合。
(2)对被救出垂危伤员进行急救,先救命,后治伤。特别要注意清除口鼻中的泥土,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对开放性伤面给予包扎,骨折应予固定。
(4)脊柱骨折在地震中十分常见,在现场又难以确诊,因此,要严加注意,运送伤员要用硬质担架并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
(1)发生火灾,立即拨打:“119”、“120”报告事发地点及情况。
(2)迅速转移伤员,置于安静通风凉爽处,解开衣领、裤带,适当保温,密切观察伤情。
(3)对因烟雾窒息中毒的伤员,如呼吸停止应作口对口呼吸。对受外伤的伤员及时采取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措施。
(4)配合医务人员做好伤员转送工作。
(1)紧急呼救:“120”、“110”。
(2)呼救同时,“第一目击者”首先查看伤员的伤情,分类转移伤员。(第一目击者是指事发现场最能为伤病者提供救护的人)
(3)实行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如遇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1)脱离现场。
(2)保护创面。
(3)维持呼吸道通畅。
(4)转交医务人员。
(1)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电闸。电源不明时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触电者。
(2)在浴室或潮湿地方,救护人要穿绝缘胶鞋戴橡皮手套或站在干燥地板上以保护自身安全。
(3)遇到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脏除颤、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4)紧急呼救,启动紧急救助系统。
(5)如遇烧伤的病人,局部应就地取材进行创面的简易包扎,再送医院抢救。
(1)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就地(陆地、船上)仰卧位,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内的泥沙、污物,将舌头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呼吸、脉搏。救护人采取半跪姿势,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大腿上,使头部下垂,轻压其背部,给予控水。
(2)如遇心跳呼吸停止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3)不要轻易放弃抢救,注意保暖,直至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1)救护人应用湿毛巾捂口鼻作好自身防护,方可进入现场。
(2)关闭煤气总闸,打开门窗禁止明火。
(3)发现中毒病人立即移至通风处,拨打呼救电话“120”。
(4)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施行心肺复苏术。
(5)不要轻易放弃抢救,直至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1)进食后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及时就诊。
(2)卧床休息,多喝淡盐水,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
(3)拨打急救电话,告知中毒人数、病情等,请医生前来急救。
(4)对食物中毒后吃剩的食物应保存好,迅速通知卫生检疫部门化验。
(5)如有大批病人,立即上报卫生检疫部门。
>
(1)病人表现为突然的刺激性剧烈咳嗽,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尽早识别气道异物梗塞的表现,作出判断。
(2)实施腹部冲击,定位要准;不要把手放在胸骨的剑突下或肋缘下。
(3)腹部冲击要注意胃反流导致误吸。
(4)预防气道异物的发生,如食物切成小条,缓慢完全咀嚼,儿童有食物在口中时,不要跑步或玩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