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Hi!论坛“火花碰撞”,畅想乡村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3-06-08

1.jpg

初春时节的奉贤区四团镇大桥村,田园青葱、菜花金黄,艺术装置“风向标”在田头迎风飞扬。3月25日,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23年第一期(总第22期)SEA-Hi!论坛,围绕乡村振兴,以“田园筑梦,乡遇美好”为主题,邀请各行各业专家学者,齐聚农田旁的“农家小院”,畅想乡村美好未来。

这座“农家小院”不同寻常,是市规划院打造的全市首家乡村振兴实验基地,通过“乡村振兴实验室+试验田”的多元复合模式,搭建起“乡村规划师家园”。

乡村振兴,规划助力。2021年5月,市规划院牵头推进市乡村责任规划师工作,组建覆盖全市所有涉农地区的乡村责任规划师团队,打通规划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从规划视角看,乡村振兴规划还存在规划设计专业人才短缺,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治理能力相对薄弱等难点。

2.jpg

因此,在大桥村设立实验基地是突破痛点的一次尝试,鼓励规划师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开展“脚上带泥、鞋上沾土”的规划和研究,形成在地化、陪伴式规划。这里,是乡村责任规划师的驻地服务场所,可倾听村民日常诉求和意见,解答规划设计,宣传政策导向,开展公众参与、田野调查、基层服务、研讨培训。大桥村乡村振兴实验基地是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的第一步,也是乡村发展的一个固定观察点,启动至今,变化已悄然发生。

探索“乡村+科技”,邀请同济大学景观学院和上海建工环境科技公司团队进驻,开展智能化土壤与水质监测、低碳技术等应用场景探索、乡村社区生活圈打造、生态修复等科学研究。

融合“乡村+生态”,实验室西面有4亩“试验田”,不仅可以开展农作物种植实验,如有机水稻、抗旱水稻、彩色水稻等,还可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碳排放和固碳能力监测,生态修复技术探索等。

植入“乡村+艺术”,量身定制的特色雕塑、墙绘都在网络上形成一定热度吸引慕名而来的游客,为大桥村引入了鲜活的艺术场景。

以大桥村为起点,市规划院还将持续在青浦、松江等其他涉农地区选址建设实验基地,在更大范围推动乡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庄设计等规划,开展空间艺术季、乡村振兴先锋论坛、技术培训和学术沙龙等特色活动,为上海乡村规划和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作者:戚颖璞

来源: 上观新闻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