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手记|张雪松:上海文化“出圈”让我倍感振奋
发布时间:2024-01-26张雪松 市政协委员、奉贤区博物馆馆长
在今年上海两会的会场内,我明显感觉到大家对文化话题的讨论度很高。比如最近很流行的电视剧《繁花》,已经成为一个大家热议的文化现象;在和一些委员聊天时,大家也会提起去年上海举办的一些“出圈”的文博展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有很大篇幅聚焦上海的文化建设,这都让我倍感振奋。
这几年,我们奉贤区博物馆也举办了不少很有质量的展览,比如“雍正故宫文物大展”、丹甲青文-汉字文物精华展、“古蜀之光”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大展等,都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参观。
博物馆是城市的灵魂,其藏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记录着民族繁衍生息的脉络。这些年,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通过各方努力,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博物馆“热”,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今年两会上,大家对文化的热议也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文艺界的委员,以及一家区级博物馆的负责人,我一直很关注上海中小型博物馆的生存发展情况,对此也做过一些长期调研。虽然大家对文博很有热情,但确实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上海而言,我们有上海博物馆这只领头羊,大型博物馆在研究力量、展品数量、文创开发、地理位置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优势。同时,我们也有很多星罗棋布的中小型博物馆,这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我调研发现,目前中小型博物馆面临活力不够、自身发展条件受限等问题,在研究力量、藏品数量等方面也相对比较滞后。
我的看法是,中小型博物馆首先应该走联盟路线,大家把力量汇聚起来,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实际上也是中小型博物馆居多,这是普遍现象。第二,中小型博物馆应该从自身的优势资源和区域特征出发,把特色进一步凸显出来,要和大型馆错位发展。第三,中小型博物馆一定要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开发独特的、接地气的文创产品等,让观众有更多选择。
我和一些文博领域的专家聊起这个话题,大家的看法也都比较一致。特别是2021年,国家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整合不同层级的博物馆的发展思想和理念。我想,这一定会对中小博物馆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从政府角度来看,我认为还是要加强对中小型博物馆的扶持,要发掘中小型博物馆与众不同的特色,分门别类地给予包括资金等在内的各类支持。有了政策扶持和支持,我想未来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会更加宽阔。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
作者:顾杰
来源: 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