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洼地”三年实现“逆袭”
发布时间:2025-09-18■本报记者 周辰
申城393个公安派出所中,有这样一个派出所,连续3年在“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调查中稳居前三,报警类110连续3年下降。谁也想不到,就在3年以前,这个“最安全”地区曾是一片长年难管理的“治安洼地”。30.67平方公里土地上,11万实有人口结构比较复杂,外来人员占比高达七成,既有旧改搬迁产生的人口导入,也有产业人才在此集聚,还有大量流动务工人员……这场基层治理的“逆袭剧本”何以实现?
奉贤分局西渡派出所所长冯岗回忆,自打来到派出所,他和同事们发起“拔钉子”专项行动,精准打击地区治安乱象,警情显著下降。
针对地区广袤、人口结构复杂的特点,西渡派出所延伸治理触角,建立三级前沿阵地。在社区,党员民警兼任居村委党组织副书记,入驻居村委办公,被居民誉为社区“主心骨”;在人流密集的商圈及地铁站,警务站高效运转,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装备、划责任区”勤务模式,确保警力“最近响应、最快处置”;15处由商场、物业门卫室升级的“平安屋”遍布街角,配备专业安防设施,承担起报警求助、巡逻值守等职能,将平安防线推进至“最后一米”。
“过去遇事打110,现在先找熟人商量!”鸿宝二村居民王先生指着家门口的“贤城红管家”联系卡说。这张印有社区民警、楼组长、物业经理和律师电话的卡片,由日均步行2万步的入户服务队送至每家每户。通过这种“警民双向熟悉”机制,90%的邻里纠纷在萌芽阶段便被化解。社区里,1800余双“眼睛”共同守护家园。外卖小哥送餐箱变身反诈“移动宣传站”;黄浦江畔,70名企业保安培训成为兼职“救生员”。这支由居村干部、商户店主、外卖骑手等组成的“小水滴”平安联盟,织就“人人都是守护者”的共治网络。
此外,西渡派出所自主研发了一款名为“熟西警事”的小程序,居民随手拍摄消防通道堵塞等隐患,即可触发“上传—派单—处置”闭环。“指尖警务室”正重塑社区治理生态。
来源: 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