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竟然还有靠“种地”实现乡村振兴的村书记
发布时间:2025-09-23在奉贤区四团镇新桥村,想找到村党总支书记张兵的身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瓜果飘香的时节,清晨五六点的光景,她往往在村里的试验田里采收成熟的时令蔬果;上午,处理老百姓事务之余,她要抽出空去仓库打包蔬果寄发快递;中午十二点,她大概率会在村委会的直播间控场“拾壹联村”的农特产品直播;下午到傍晚,她有时在走家串户、巡视村容村貌,有时带领村两委班子在其他村学习经验做法,有时要召集其余10个村的书记们开“股东”大会,有时要外出与党建联建单位、合作的电商平台与企业聊合作谈订单……
这是张兵工作的日常,忙碌的脚步背后,是她在过去7年间,带领新桥村从 “账上只剩2万元”的经济薄弱村走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总销售额700万元”活力村的坚实跨越。
从带头下地种特色果蔬,到打造“醉馨桥”农业品牌;从尝试直播带货助农,到联合周边10个村入股成立“拾壹联村”公司形成发展合力,年近50的张兵身上似乎有种用不完的活力与冲劲,脑海里总能迸发出乡村振兴的创新思路。做法很多,脚步很勤,但归根到底,张兵的愿望一直很简单:让村子富起来,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正在直播带货的张兵。受访者提供
探索薄弱村的致富经
张兵今年50岁,是土生土长的新桥村人,最早曾在镇上的幼儿园担任老师。2002年,她通过镇里的村干部招考来到新桥村,从条线干部做起累积经验。2017年,张兵兼任新桥村的党总支书记和村主任。成为全村的“当家人”后,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直面的挑战变得多元且具体了起来。
对于上任村书记后接手的第一项工作,张兵始终印象深刻。那是镇里统一下达的乡村河道治理项目,需要村里投入大量资金。但当她第一次翻开村里的账本,才发现村集体可支配的资金不过2万元,堪称杯水车薪。无奈之下,张兵以新桥村的名义向镇里借了20万元,尽管完成了任务,但“还债”压力紧随而来。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子拥有自我“造血”能力,成了她心中最急切想要翻越的“大山”。
张兵坦言,长久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缺乏主导产业等原因,新桥村的经济基础向来薄弱,突然发奋说要“赚钱”,最初还真找不到有效的抓手。最终,她选择将希望寄托在土地上。“村集体资产中还有几十亩土地,我就想不如种地吧,靠农业谋求发展。”
虽说出身农村,但她其实连地都没下过,更别提种蔬果庄稼。对于村书记的决定,许多村民也十分不解:“其他村都在发展文旅产业,引进乡村企业总部,我们村竟然选择种地,这不是退步了吗?”
但张兵巧借外力,深耕精品特色农业。2019年,张兵以新桥村的名义成立了经济合作社,拿出村里30多亩土地,通过与党建联建单位上海市农科院合作,引进“黄晶”“黑津”西瓜和“锦绣”“贝贝”南瓜等新优品种。在农科专家的指导下,她带着村干部们一起下地种植,从育苗到种植,从开花到结果,她几乎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作物的生长情况,悉心照料下,第一茬农作物竟真的从张兵手里茁壮成熟了。
新桥村种植的特色农产品。
新桥村种植的特色农产品。
有经验后,张兵扩大了品种门类,持续从市农科院引进紫色花菜、白色茄子、七彩小番茄、“白雪公主”草莓等新品种,再把试验田的面积从30亩扩大至90亩,除了村干部担任主力军外,还带动村民们共同打造四季丰收的“百果园”,搭起 “家门口就业” 的 “聚宝盆”。
发动村民们一同种植新奇特的农产品。
在销售渠道上,张兵还推动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打造“醉馨桥”农业品牌,不仅通过党建联建结对单位畅通销售渠道,还尝试与生鲜电商平台达成订单式农业的合作。因新桥村的蔬果品种新颖,市面少见,因此采购价高,顺利将亩均收益提高20%,如今,“醉馨桥”农业品牌每年稳定销售1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总销售额超700万元。一条靠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还真被她走出了点名堂。
张兵在打包待发货的农产品。
攥指成拳形成发展合力
新桥村的农业发展初显成效后,新挑战随之而来。一方面,销售渠道若单纯依赖党建联建单位的支持,产业韧性不足,要想可持续发展,还得回归市场找寻竞争力;另一方面,尽管农产品种类多,特色鲜明,但相比专业农业合作社,新桥村的产量规模仍属“硬伤”,即便与生鲜电商等大平台合作,有时也难以形成长期充足的供应体系。
对此,张兵打了一套组合拳。近年来,电商助农成为农业发展新赛道,为进一步打响“醉馨桥”品牌的知名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张兵也开始向线上转型。去年以来,她带领村“两委”班子建立直播间、拍短视频、开设抖店并亲自上阵直播带货,并前往淘宝、抖音直播总部参观学习,精进直播话术的规范和引流转化的小诀窍。如今,每到中午12点,新桥村的直播间准时开播,张兵和村干部们轮番上阵,把直播做得有声有色。
张兵和其他村干部们一起直播带货。
“去年,新桥村的电商销售额达到15万元。但比起销售额,我们更希望通过互联网能够帮助新桥村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显示度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看到新桥村,并来到这里。”张兵说,这两年,新桥村还在探索特色农业与农文旅融合路径,除了陆续引进了民宿、露营基地、咖啡馆、农家乐等小文旅业态,她还与神仙酒厂党支部开展结对,发展出“工旅”+“农旅”的旅游模式,推出“研学游”“农耕游”的旅游路线。
但仅凭新桥村这些小业态小景点还不够。为此,去年7月,张兵联合了四团镇北部10个同样经济薄弱村的村书记,各村以经济合作社的名义出资入股成立“拾壹联村”公司,从而有效整合各村的农文旅各方面资源要素,凝聚成发展合力。
如今,拾壹联村公司整合了各村46款特色农产品、11个特色小吃、7项非遗技艺,以集体的名义开展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的直供。同时,张兵还梳理了30多个文旅景点和特色民宿,形成拾壹联村文旅资源指南,结合个人或企业客户的需求,为其个性化定制覆盖不同村的游览路线、乡村商务会议场地、乡村主题活动策划与执行,想方设法为各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收。
拾壹联村公司以集体的名义开展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的直供。
为了畅通合作渠道,张兵还牵头建立了类似“轮岗”的制度,派村干部们到发展势头好的村进行学习,再将对方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带回去复制;村书记们每月也会举办“股东大会”,既分享心得经验,也深入挖掘11个村内的资源,共同探讨如何打造亮点爆款、形成合作联动等创新方案,颇有一种比学赶超的态势。据张兵介绍,公司运营一年来,已实现10%的利润,其中一部分将反馈给每个村,用作村民福利的发放和乡村基础建设完善等。
如今的新桥村,早已褪去“经济薄弱村”的旧貌。瓜果四季飘香,直播间日日热闹,村民福利越来越多,村容村貌越变越美。而张兵依然每天忙得“找不到人”。她说,还要继续学包装设计、学品牌运营、学资源整合。“乡村振兴不是一件事做完了就结束,它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精进。”
张兵和村民一起直播带货。
来源: 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