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上海之鱼就建在我家的老宅基上!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5日
(通讯员 张卉)“就是这儿!这里是‘新疆’学校啊!”
“这个老树好像是以前南方厂里面的嘛,那往西以前就是5队的老宅了……”一位老人指着远处,认真地回忆着,“真是变化太大太快,要不是有这棵老树,自己家的宅基地都要想不起来了。”
在繁花似锦的上海(国际)花展上海之鱼分会场里,有一群老人异常兴奋地交谈着,普通的游客看到的可能只是花儿,但在这些老人眼里更多的是这片土地10年前的模样……他们,就是金海街道石家村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上海之鱼就是建在石家村的老宅基上。
这次金海街道政府公开日“美在金海·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活动,石家村党支部带着50多位村民故地重游,忆苦思甜。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村民们参观 了“初夏花园”、“晓园”、“舒养花园”、“蚕山”等理念不同的主题庭院。大家边走边看边拍照,时不时发出感叹,原来自家宅基地被征收后焕发生机,从原来的古朴村落变成了美丽公园。
“2003年前的时候,这里还是个小农场,有一大片草场,我还在这里起草皮,卖到城里,那时候做得嘞嗷苦恼,一家人8亩地,还要到厂里上班,累了一天也赚不到多少钱。”
石家村的老党员张阿婆如今已75岁了,看着从小生活了60多年的老宅基如今旧貌换新颜,只有通过浦南运河和老桥才能寻到一丝从前的痕迹,十年前的光景顿时历历在目。辛苦了一辈子的她经过政府征地拆迁住上了高楼,每月还拿着一笔富余的养老金。
“老早是‘草屋棚里过日子’,现在住到了16楼,今天过来看看老宅基,没想到变得‘眼望清亮’,这是一辈子都不一定碰到的事情,现在的日子和过去真是不好比了,国家真的伟大!”在花丛中要求留影的张阿婆笑着笑着摩挲起双眼。
“以前我们石家是光明最北面的一个村,用老人的话说是‘掉角’,现在建设得完全不一样了。老宅虽然被拆迁了,但打造成了上海之鱼,成了奉贤的品牌和新名片,上次我还在新闻上看到美国时代广场上播放上海之鱼的宣传视频,全国各地的人都被吸引来旅游休闲,对我们当地老百姓来说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机遇。”一位姓屠的年轻党员感慨着。
“十年前,我37岁,有些人听到动迁的消息还有点反应不过来,甚至排斥,但当时我就觉得我们老宅基这片地方大有可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发展和变化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屠大哥信心满满地看着上海之鱼的方向。
参观完花展,村民们来到了不远处的青年艺术公园,那里有一座相传有200多年历史的古桥——绥禄桥。这座桥在石家村民的记忆里也是很有存在感的。
相传,绥禄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由光明慈善事业的先驱者蔡丕勋绅士建造。旧时,益村坝至沈行前长达九里的南桥塘港上一座桥梁都没有,百姓赶市往返极为不便,于是蔡丕勋在这河段上建了景福、绥禄、介寿三座结构相同的桥梁造福当地百姓。这座桥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及文物保护价值,而且当时的绥禄桥和上海之鱼一样,都是造福百姓的实事工程。
去年,石家村组织“故地重游,看老宅旧貌换新颜”活动,当时上海之鱼泡泡公园尚未建设完成,才过去短短一年时间,泡泡公园已经成了许多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参观接近尾声的时候,许多村民仍意犹未尽地表示:“以后散步谈天有新去处了,过两天还要来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