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丁思:我的这五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3日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想大家一定和孩子们讨论过植物的生长要素。一颗种子的成长需要:土壤、阳光、空气、水……而我们就像那一颗颗种子,投入到奉贤学前教育的热土中,在解放路幼儿园的每一天里获得滋润、积蓄力量、向阳而生。从种子成长为苗苗的过程中,我们在生根、发芽……我们在渐渐成长。
时光荏苒,从2018年到2022年,我从一名学生转换到教师,从躲在师父身后到自己尝试着、摸索着的进阶,作为一名五年期的职初教师,这五年的成长是那么多、收获是那么满、感悟是那么深……
向下扎根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自己见习期的那一段时光吗?那时的我们是稚嫩懵懂的,每天都在不断学习,期盼自己快快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一直到现在,相信大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努力向下扎根。
用上心,把握学习机会。我们会有来自市区校不同层面组织的各种培训,在这些专家老师的讲座报告里,蕴藏着很多教育的“魂”“道”“术”。把握好每一次培训的机会,哪怕每一场讲座只记住一个重要内容,都能让我们的学识得到提升。
而教师的成长更是一种社会性成长,离不开“重要他人”的引领和指导。我从师傅方老师身上学习“爱与专业”,从园长顾老师身上学习“智慧与责任”,从园内老师们身上学习“魅力与活力”……
我们幼儿园还给职初教师创造了“学习共同体”的机会,搭建表达表现的“舞台”,让我们在一次次的职初教师活动中学习并成长。每一次站在台前的活动推动着我们动起来、积极地思考起来!同时,区教育局也给全区教师的培养搭建了 “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这一学习的平台,我也有幸能够加入褚烨名教师工作室,和导师、和优秀的伙伴们一起前行。
沉下心,做好反思实践。学习的内化往往需要沉下心来自省。我认为“扎根”的过程里还不能忘了实践与反思。
近期让我尤其有收获的就是去年11月,特级教师黄琼老师来园指导半日活动。当顾老师和我说让我组织此次的半日活动时,我既是感到荣幸的,又不免感觉压力·怀疑——“作为一名职初教师,我行吗?”。在准备阶段,我的内心没有底气、甚至有些忐忑,为了让自己能做得更好一些,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回顾曾经各项培训中与半日活动有关的内容,温故而知新;二是每天半日活动尽量保持正常,晚上自我反思,第二天进行调整。那次指导后,真正获益良多的也是我自己,反思实践、实践再反思的过程让我对“半日活动”的认识更深入,重新思考各类活动的价值,内心更加装着完整儿童的培养。
在活动后,我对黄琼老师的现场点评的录音也重新做了梳理,形成了14页、17000多字的文稿,加深了我对活动的认识。基于这次活动的思考也成了我之后投稿“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温暖的教学”征文的灵感。
向上生长
新生的苗苗虽然柔弱却坚强,当我们默默向下扎住根,也就慢慢有了向上生长的能量。四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考核、第一次公开活动、第一次活动主持、第一次站上比赛舞台、第一次课题申报……
多用心,认真做好准备。见习期的那一年是各种活动最多的一年,我们幼儿园每月会有一次新教师成长课、各种专业技能的比赛、案例笔记的撰写、分享交流和演讲……我每每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认真对待之下,让我对每个活动都少了一分害怕、多了一分淡定。向上生长,可能是慢的,但一定是踏实的。
多留心,勇敢做些尝试。尝试自己未曾尝试的事情也是我一直在做的。譬如,当我学习了希沃白板应用后,我会积极制作课件参加希沃课件比赛。我也在争取机会参加课题研究,尝试申报区级课题……我们青春正当时,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尝试!
这样的尝试不止是对于我自己的,更是对于孩子的。我们班级的孩子都比较内敛含蓄,但我知道,他们经常有些奇思妙想、创意之举。对此我也一直鼓励他们“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大胆去尝试”。于是有了阅阅提出建议“班级的椅子该怎么放”,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并分别组团商量了起来,还采访起了班级的保育员老师、充分考虑到班级所有成员的感受。也有了男男画出代表班级意见的“投诉信”——建议大一班尽快清洗玩水池,由此大二班的清洗帮帮小队也融入到了大一班的项目化中。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在项目化学习中每一个孩子越来越强大!
诗人泰戈尔在《孩子的世界》中写道:“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更能理解孩子的现实需求、引导孩子的发展可能。用孩子的方式做事情,让我更能守护孩子的真情实感、共享孩子的成长体验。”
我相信,当我们基于“儿童立场”,坚持“幼儿发展优先”,我们也会同孩子一起向上“生长”。五年转眼之间,下一个五年你有什么期待?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陈丁思,奉贤区解放路幼儿园青年教师,奉贤区褚烨名教师工作室学员。曾获2019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综合奖二等奖、课堂教学单项评比一等奖。2021年入选奉贤区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优秀青年教师”。教育格言:用心发现心,每个孩子都在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