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娴:春风化雨 导学助长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7日

做有温度的教育教学,育有德行的未来栋梁。学校应当成为一个能让学生安全犯错、“不会不懂”和“暂时落后”的地方,打造师生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满怀温情,细致敏感地关心关爱每一个生命,春风化雨,导学助长。

一天下课,A老师一进办公室就说“朱同学真是厉害,居然站着也能闭着眼睛像磕头一样睡着了,一点也不想学习,我们该怎么办哪?”又是朱同学,听到这无奈中又透着些焦虑的语气,我心里一震。刚刚,B老师下课后悄悄跟我说的也差不多这个意思,我已经看到他俩多次找朱同学说服教育了。今天竟又连续“告状”,让我全身有点热起来。“事出反常必有妖”,进入中学还不过一个月,老师们纷纷反映对他教育无果,看来该我得把他当作一个课题研究了。

于是,趁着午饭后的空闲,先找他聊聊吧。看到他胖乎乎圆嘟嘟的脸蛋,满脸的淳朴和羞涩,缓慢而扭捏地走过来,没有半点儿顽皮孩子的狡黠和抗拒,我笑嘻嘻地摸摸他的头问,“昨天晚上几点钟睡觉的?”慢吞吞的回答:“十一点多”。

“做什么了,这么晚啊?”“做作业。”

“人家作业不满一小时就做完了,你要这么长时间啊?”

还是慢吞吞的,似乎要哭出来:“我做不来。还画了画,做了手工。”

噢,画画和做手工,这是他最喜欢的。我曾见过他的人物画画得十分形象逼真,劳技课老师也曾夸他的手工制作做的精巧美观。想起这些,我胸中的那根弦好像有点拨动了一下。趁势表扬起他:“对呀!你的画画得那么好,劳技老师都表扬你的手工制作啦,怎么作业就做不来呢?”等了好久,才疙疙瘩瘩地回答:“我喜欢画画和手工,其他课我不喜欢。”

我觉得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上课瞌不瞌睡,关键就在于“喜欢”“不喜欢”。“可不喜欢也得学呀,也得做呀!”他的泪水终于“唰唰”的掉下了,这回声音轻得几乎听不清了——“我不懂”。“正因为不懂,所以上课一定要听好。下课后还可以来问老师呀。况且,你那么聪明,别的东西做得好,老师相信你的文化课也能学得好。”我知道今天的只能聊到这里了。瞌睡的原因是不懂,不懂的症结在“不喜欢”。可小小年纪就“不懂”“不喜欢”的根本症结还有待于我进一步挖掘,开学前的家访,由于他家长的不便,没有深入接触了解,现在该去会会家长,争取家校联动了。

第二天,我急匆匆地来到他家。看到他书房里的各种手工制作和画画,我有点惊叹,没想到他的手艺还真的有如此成效!在与他父母的深入交谈中,知道了他从小就喜欢动手画画弄弄,梦想当个设计师,而文化课就是不行,落下很多,所以,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各科的家庭作业,质量还达不到要求,况且他在晚上还会“偷”出一部分时间来实现他的梦想。睡觉晚了,白天就困,加上又胖,所以上课总想打瞌睡,尤其是下午,入睡快,睡的熟,无论坐着站着都能睡。从小就这样,日积月累,积重难返,父母也只指望他不要拉下太多,愿意为他的兴趣助力。我这才豁然开朗,鼓励他有专长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希望他继续做好自己喜欢的,启发他设计师也要语文数学英语知识,无论如何也要把文化课努力学的好些,否则,怎么向人家学习、怎么计算尺寸比例呢?他董事地点了点头。

回家的时候,我的内心既兴奋又沉重,兴奋的是经过两天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朱同学问题的所在,沉重的是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我化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于是,为了发展他的兴趣,为了缩小他与同学们的差距,我为他陆陆续续想了许多办法:每天中午午休时为他找地方小睡一会儿,以补充精力;学校有相关的活动,积极推荐他参与,发挥它的长处;召集他前后左右的同学开个动员会,要求他们分工合作尽力帮助他解决学习困难,在他上课欲睡的时候监督他振作精神;提醒他课间少玩耍,有不懂及时询问老师,家庭作业尽量在学校完成,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和家长协商一致,在家里得到一定的时间研究自己的爱好,但家长也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经过多次家校沟通交流,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朱同学上课睡觉的行为得到了改变,学习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朱同学的教育转化过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也获得了不少的启示。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记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倾心专注于教育的精神仍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效法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做好本职工作,不仅要立足眼前当下,更要放眼未来长远。就这点来说,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并不是只关注现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社会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完美的全才可能没有,更多的专才可能更有作为。谁说韩寒、郭敬明之流不是人才呢?说不定几年之后,我们的朱同学也是一颗设计界的明星呢?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及时为每一个有“喜欢”的梦想的孩子保驾护航,不让他们落下,难道不是我们的成绩吗?

鲜艳灿烂的花朵离不开水分、肥料和充足的阳光,过度给予或缺失其中的某一项,都可能使花朵夭折。育人的成功,是学校、家庭、学生相互统一、共同努力的结果,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要化被动为主动,形成合力,共同作用。在育人工程中,也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原则,着重于“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的教育模式,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于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 要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如果做到这些,我相信校园里一定会开出越来越多灿烂的鲜花!

肩负着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 ,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育人艺术和育人素质。决不能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应成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化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将教育引导工作细致化、持久化,善于不断开掘和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扬光大,以充沛的精力去精准细心关注问题学生的转化和成长,实现从面向少数到面向全体的转变,从而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助力每个学生,使他们都有成功的可能。育人的成功,是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也是素质教育和升学成绩的和谐统一。老师在实现成就学生的同时也解放教师自己。

(李静娴,奉贤区汇贤.奉浦联合中学数学教师,班主任。曾获得汇贤中学“十年深耕”好教师。教育格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