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我做导师,又不似导师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8日

20219月,学校开学工作的第一次会议上,德育分管领导宣布学校开始试行全员导师制。“导师”这个字眼,在我的心里很高大,以往似乎跟“高校”挂勾,有资格做“导师”的人必然是学识渊博,博览群书,阅历丰富的。而今,我一个小小的小学教师,也要做“导师”了,当时心里有些雀跃,又有些忐忑,下面是独属于我的“导师”故事。

初次相见

那是一个周一的升旗仪式,随着主持人一句“导师与学员配对开始”话音刚落,满操场的老师纷纷拿出写着自己名字的导师卡片,等着自己的学员找上门来。我也不例外,一手高举自己的导师名片,一边四处张望,寻找着三个独属于我的“学员”。正在我因怕自己身高不够,看不到学生,悄悄地踮起脚尖的刹那,从人群中看到三个小男孩朝我奔来。直觉告诉我,我的学生来了。果然,三个帅气的小男孩跑到我面前,一个嘴里直嚷嚷:“是的,就是她,张炜”,一个连忙扯了他的衣服说:“不能叫张炜,要叫张老师。张老师,好。”还有一个有点腼腆,站在旁边没有说话,脸还有点红红的,不知道是不是刚跑过来的原因。我收起“名片”,大方地伸出手,与他们一一相握,确定是他们的导师,三个小男孩也分别把他们导生卡片递给我,并介绍了自己的名字。随后,我从宽大的衣兜里掏出给他们的礼物——三本书,《神秘岛》《小王子》《格列佛游记》。突然,“咔嚓”声在我们耳旁响起,赠书环节被“专业摄影师—个个 ”记录了下来,也见证了我和三位学员初识的画面。

相约观影

三个小男孩高兴地拿着书和我一起合影,我告诉他们:张老师最喜欢阅读了。阅读是个好习惯哟。俗话说得好“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读书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读书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读书可以使人提升修养与气质。我和他们当场约定,读完这本书,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就给他们一个惊喜。两个星期后,当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完成了我布置的“作业”之时,我告诉三个导生周末订了四张电影票。并给他们看了手机上的订票信息。“哇,是《芒咕的动物城》,太棒了!”孩子们兴奋极了,周末我们四个一起去了奉城电影院。观影后,我请他们一起用了晚餐,一边吃,孩子们还一直叽叽喳喳地说着电影里的情节,而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和室友一起的时代,没有了距离感的师生关系,让我觉得幸福甜蜜,也笃定三个小男孩的成长之路会越来越充满阳光。

信任升级

自从一起吃过饭、看过电影后,孩子们时不时会来到我的办公室。有时候来交他们英语作业(他们是一个班的,他们的英语老师和我一个办公室),交完作业会特意走到我面前,跟我打招呼;有时候他们没看到他们的老师,就会到我面前来问我题目;有时候他们中的某个从我办公室门口走过,我也会叫住他,跟他聊聊家常……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性格、家庭情况慢慢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有生活上、学习上的困扰也会来找我谈。有一次居家学习期间,韩同学做英语作业,画英语海报,还要做视频介绍。他微信里求助我,我就上网帮他收集一些资料,供他选择。并教他怎么录英语自我介绍视频。韩同学完成作业后,特地发给我,让我看看行不行。后来韩同学的英语作业得到英语老师的表扬。韩同学高兴地发微信告诉我,我也很为他高兴。

我和三个孩子熟悉以后,我们加了微信,有时间我也会在微信里和他们聊天。居家在线学习期间,我们一直通过微信保持联系。

云中相见

20223月,突发的新冠疫情迫使上海进入静态管理期,我们只能开展线上教学。三个小男孩也时时让我牵挂,担心他们因为居家沉迷手机、因为居家而心里委屈、因为居家学习与家长产生矛盾、因为居家而不运动……借助微信、电话,我常常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也时常给家长加油打气,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那次学校组织了“我和神仙导师的约会”活动,我和孩子们隔屏比拼厨艺,热腾腾的饭菜仿佛透过屏幕传来香味,视频中的我们欢声笑语不断,我们的心是相连的。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我的初任“学员”毕业了,我将重新迎来新的学员,这一年中,我没有做“导师”的感觉,有的只是交了三个忘年之交。或许正因为他们没有在我的班,我不曾担任他们的学科教师,没有学科的任务,我与他们的相处是自然而真诚的。在日常的学习指导时,没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在与他们家长的沟通中,没有了急于求成的崩溃;在与他们课外的相处中,没有了师生之间言行拘谨的尴尬。

这一年,我是“导师”,似乎又不是“导师”。

(张炜,奉贤区奉城第二小学英语高年级教研组长。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参加2020年长三角教育信息化论文征文获三等奖。教育格言:每时每刻都能用耐心和爱心去发现孩子,欣赏孩子,培养孩子。只有欣赏孩子的现在,才能塑造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