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冰:让每一个太阳宝贝都“勇创新、乐创造”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5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要论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大使命,而小学则是为创新人才培养固本培元的重要阶段,对夯实创新人才发展基础至关重要。奉教院附小自创办以来就一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面向全体,从小抓起,学创结合,有序推进”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持续变革育人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将好奇心变为持久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
校园: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创新的种子
爬虫大赛上孩子们自制的爬虫机器人正在争分夺秒;渔乐湾中的水质净化器将浑水变得清澈;用土豆和柠檬制作的蔬果电池点亮了发光二极管将植物角装饰一新……诸如这般的场景就发生在学校历届的科创节、劳动节和自然节上。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策划、组织和参与过程中,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动机,塑造了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微信公众号上的“太阳宝贝科创秀”,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科学探究、创新创造的机会。孩子们的作品也丰富多彩、创意满满:有绿色出行的磁力小车,有巧夺天工的再生纸制造,有匠心独具的树叶贴画,还有浩瀚无比的星空观测……一位位“科创秀小达人”脱颖而出,满足他们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他们的自信。
“敢创新、勇创造”的校园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的创新的种子。
课程:“创课程”厚植“大素养”
在头脑风暴实验室,四五个孩子围坐在一起,把一堆堆不同的零件,组装成大小各异的机器人,通过分配任务、编程组装,让它们动起来,还能完成相应任务……这是孩子们在参加创课程的品牌项目《DDS电子科技》。
丰富的课程是传播创新思想、孕育创新思维的最好方式。学校成立科创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素养课程体系,并将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素养的主阵地。《开心菜园》、《3D打印》、《未来工程师》、《头脑风暴》、《智能植物园》等创课程应运而生。在“开心菜园”,孩子们利用塑料瓶、塑料管等生活旧物制作成雨水收集系统,感受科学与工程的融合之美;在“未来工程师”里,孩子们通过“气球动力车”设计与制作科学实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趣味;在“智能植物园”里,孩子们利用计算机和电子传感器实现自动浇灌、光照调节和温度控制,感受着科技的神奇与美妙……
课堂:“新课堂”聚焦“新成长”
数学课上,“校园中圆弧形的石凳能坐几个人?”“猜猜你的同桌的头围是多少”……源自生活场景的趣味数学题,让孩子们成为了数学小侦探;语文课上,孩子们立足书本,天马行空制作了书中神话人物的微信“朋友圈”;英语课上,孩子们化身设计师设计美丽的“Our school”和属于自己的“Dream home”……
在新成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一改以往课堂上“重知识、轻素养;重接受、轻创造”的教与学方式,采取“引导+探究+自主”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坚持科技与人文相结合、校园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主动实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做中学、玩中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跨学科、项目式、开放性的课堂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大、更自由的发展空间;立足数字教学系统,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突破口,让个性化教学更精准,创新能力提升更高效。
活动:“小创意”孕育“大创造”
我们开展多主题、多类型的创意活动,让创新精神自然地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浸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在快乐活动日中推出“逐梦追光 群星闪耀”跨学科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学科和学科、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培育创新精神。在二年级的“田园农艺师”主题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思考着“如何让一亩菜园大变身”,探究着“如何布置出童趣和特色的绿太阳农庄”,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体验、设计制作,研究有机肥制作、智能灌溉、病虫害防治……还有社区百椅创意设计活动,可以骑的“小马椅”,可以种植花草的“种植椅”,可以躺在上面的月亮椅……或科幻风、或风趣幽默、或融入社区环境的创意作品,更真切地体现了孩子们的无限创意与想象。
评价:“慧评价”激发“大潜能”
学校教育要唤醒每一个孩子的创新意识,保护他们的创新热情,就要改变评价的单一方式,破除唯知识的陈旧观念,注重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联系,鼓励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统一,实施统一评价与适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形成多元的评价维度,激活学生创新动力。我们以“八会”附小人为评价目标,以电子班牌和移动终端为评价手段,研制了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大评价基础模块,并针对各模块制订了具体的评价指标,探索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将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化和可视化,实现从数据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呈现到数据反馈的循环运作流程,鼓励孩子们的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创新。校园内,孩子们在平板上搭建出坚固的纸桥;用不同色彩的颜料调出了彩色的花;在农场种出了1米长的丝瓜……有了今天的小创意,才有将来的大创造。对于这些日常创新活动的成果,我们都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我们的眼里不能只有“分”没有“人”,有了“人”才有“人才”。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顺势而导,激发潜能,激发每一个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让每一个太阳宝贝都“勇创新、乐创造”!
(唐冰,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教导副主任,何哲慧特级校长工作室学员。曾获2017年、2022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奉贤区园丁奖,评为奉贤区教学能手、奉贤区“十佳”青年教师(提名奖)、奉贤区名教师、奉贤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教育格言: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