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英:奥运冠军在我班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5日
我担任班主任的这一届孩子已经三年级了,这些孩子经历了多次疫情。2022年3月,一切又按下了暂停键,他们又一次进入了居家学习。在长期居家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家长忙于工作,不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由祖辈在照顾。这些孩子不仅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心理问题也逐渐显现。
九月的一天,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在上课时我就发现小浩很不认真。我走过去,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提醒了他。但没过一会儿,他又望向窗外。中午做作业时,小文在哭泣,走过去问她,才吞吞吐吐地说:“我数学题目不会做……”
体育老师向我抱怨,几个男同学玩篮球时,自顾自地拿着球,不但不传球,还把篮球当作皮球拍,别人要玩,竟然说:“我就喜欢一个人玩。”教室里也经常出现一些餐巾纸和小纸屑,看见的同学却置若罔闻。
长期的封控和足不出户,对年幼的孩子心理上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负担。居家学习,甚至是孤独地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重新回到教室,可能不适应和不习惯。作为班主任,我就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缓解孩子们长期居家所带来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我喜欢卢梭的一句话:“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但在此时,我却要用“有所作为的教育”,用心、用情、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孩子们,激励孩子们,凝聚班级奋进的力量。
这榜样的力量,就来自于我曾经教过三年的奉贤区首个奥运冠军姜冉馨。恰巧,孩子们现在学习和生活的三(5)班,也是奥运冠军姜冉馨小学学习时的所在地。同一间教室,同一个班级名,同一位班主任,孩子们和姜冉馨在时空上进行巧妙地交集,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汲取精神力量,调动主观能动性
我和孩子们一起重温了2021年7月27日东京奥运会十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赛决赛的实况录像。那一天,姜冉馨和队友庞伟一举夺得了东京奥运会上上海的首枚金牌,更是奉贤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我们又重新回到了那振奋人心的时刻。我们一起为姜冉馨加油鼓劲,在最紧张的时刻,我们都紧紧盯着姜冉馨手里的枪。打完最后一枪,孩子们沸腾了。他们仿佛也来到了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孩子们禁不住高声唱起了国歌。
等孩子们兴奋的心情稍微平静下来,我顺势引导:“姜姐姐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她是怎么夺得奥运冠军的呢?”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笑眯眯地说:“姜冉馨姐姐从小就热爱学习,在困难面前,她从不低头,从不放弃。她爱动脑筋,有团结协作精神,所以最终夺得奥运冠军。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可是不容易的呀。”
我请小文说一说:“姜姐姐要是碰到不会做的数学题会怎么办?”她小声地说:“一定会动脑筋,做出为止。”
我又问爱一个人玩的小云:“姐姐和庞伟叔叔是怎么夺得奥运冠军的?”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她是和庞伟叔叔一起努力才夺得的。”我接着说:“只有两个人配合好,才能够得到奥运冠军。”他点点头,已经明白了什么。
看着还沉浸在夺冠兴奋中的孩子们,他们的情绪已经明显调动起来了。汲取榜样的精神力量,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变自我,改变班级的风貌,新成长班集体的文化建设,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
寻找冠军足迹,共鸣激励助成长
不久之后,学校组织获得奉贤区首批三四星级班主任的老师面向全校展示主题班队会,我轮到的主题是“贤美奉贤”。在介绍了姜冉馨夺冠故事之后,我分享了她小学时我拍摄并保存至今的照片。
在一张少年军校民防教育的照片中,我让孩子们猜猜哪一位是姜冉馨。经过仔细观察,孩子们一致认为,那个张大嘴巴、最用力、笑得最灿烂的一定是她。接着,我把我班和姜冉馨的一个小秘密当场揭晓了:“姜姐姐读小学时,我们这间教室就是她学习过的地方。”
我又播放了在东京奥运会之前,姜冉馨给我上届五年级学生录的一段视频。她以育秀学校的“诚恒”校训勉励学弟学妹们,要不怕困难,勇于拼搏。我拿出了她夺冠以后给我的签名照,来我校时的合影。看了姜姐姐的视频和照片,听了她对大家的殷殷嘱咐,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亮的。
“姜冉馨”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名字,孩子们找到了和她的共通点。她就在我们身边,她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过,在这里劳动过,她是英语课代表……她十几年前曾在这间教室里学习生活,而我们在时空里和她又一次相遇,巧妙地交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集体在精神上不断地成长,才是真正的集体,进而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沿着冠军的足迹前行,彼此产生共鸣,让孩子们感觉她就是我们身边的同学,改善班级的氛围,激励孩子,助力新成长。
发扬奥运精神,践行奋进创新风
转眼到了11月,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孩子们手里挥动着小国旗,举着标语牌,喊出了响亮的班级口号:
“三五三五,冠军摇篮,
奥运冠军,来自三五,
冉馨姐姐,学习榜样,
三五三五,勇争第一!”
在比赛时,孩子们向姜姐姐学习,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小昕在200米比赛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但是她马上爬起来,咬咬牙坚持跑到了终点。赛后我撩起她的裤管,膝盖上都蹭破皮了,可是她一点都不叫痛,反而斗志昂扬,“下一次我一定要得冠军!”
我也看到了孩子们可喜的变化,他们在改变着,践行着。在班级日记里,记录了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
小卫记录了班级里的好人好事:“中午,小唐发现了一些碎玻璃,他马上捡起来,还包好再扔,他真爱班级!”
小高这样记录:“今天早上第一个来的是小禾,他就先劳动起来了,我和他一起劳动,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孩子们经常把“姜冉馨”这三个字挂在嘴上。姜冉馨就是我们班的45加1,她也是属于我们班的一份子。
在坚持“为每位学生的新时代新成长创设最适合的品质教育”的新成长课堂中,我用真实的力量、真切的榜样引导学生,学生用践行的步伐改变班级,师生一起行动,让班级充满生机,让班级文化彰显特色。
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面对孩子,我们需要的是沉下心来,和他们产生共情。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他们,召唤他们,把班级的文化特色凝练出来,让孩子们有学习的目标,前进的动力,成长的方向。姜冉馨正是契合了他们的共通点,找到了一致性。现在,孩子们都深深地为自己是冠军班级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相信在这些孩子中,一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姜冉馨……十几年以后,他们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王雪英,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奉贤区首批三星级班主任。曾获奉贤区嘉奖,评为南桥镇优秀班主任。教育格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