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钰玮:做温暖的特殊孩子引路人 发布时间:2023-06-03

2022年,我从奉浦社区医院带着满腔的热忱来到惠敏学校,从儿童康复治疗师变成一名特教班主任。在社区医院做康复治疗,每天只需要遵循规定的工作流程,而学校的工作却是千头万绪,并且常常汇集到班主任手里。作为一个新手小白,刚开始的我是手足无措的,但每每看到一张张天真烂漫的脸庞,一声声小奶音呼叫“洪老师”,我的压力和焦虑就这样被化解了,我必须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帮助这些刚入校门的孩子走好校园生活的第一步。

视觉环境提示,加强学生理解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就是形成良好的品质。”行规教育对一年级刚刚入校的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每每早操排队时看着秩序井然、站得笔挺的中高年级学生时,我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我的宝贝们还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里呢?不是站得太靠前,就是和后面的孩子排排站,提醒过后没一会儿又打回原样。是不是指导和训练的次数太少,学生记不住?于是我抓住班会课、行规课、早操前,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但始终收效甚微。那为什么学生放学排队时好像很少站错呢?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开始认真观察学生放学排队的过程,当我看到地上的圆圈时,我恍然大悟,是醒目的视觉提示帮助学生理解了排队规则。

视觉提示是指将不直观的、难以直接感知的规则进行可视化的处理,它被广泛用于自闭症学生社会规则的学习和训练中。班级里共有4名自闭症学生,示范和讲解不足以让他们明白丰富复杂的校园规则。于是,我开启了一系列的环境新设计,在操场上用红色画一个大大站立的圆圈;在桌椅下贴位置标记,这样学生移动了桌椅也能在提示下搬回原处,还在旁边贴上站立小圆点;在书桌上添置书页固定器,方便学生正确翻到学习内容;将文字版课程表改为图片版课程表。在简洁明了视觉提示策略的实施下,自闭症学生的规则意识变强,班级的行为规范进步迅速,每每听到其他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夸赞,再看到笔挺站立、认真排队的宝贝们,我欣喜又激动。

分层分类管理,促进个性发展

培智学校学生个体差异大,障碍类型多样,他们大都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动手能力弱,要管理好每个孩子并不容易,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观察资深教师和班主任是如何训练学生的,并把这些妙招暗暗地记下来。分层教学是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资深数学教师夏春华老师总能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不同组别的学生合理搭配。如让A组学生完成任务单后主动帮助B组同学,这样教师就可以对C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既关注了学生差异,又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夏老师的启发下,我将教室的空间进行功能区域的划分,为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划分了劳动体验区,邀请他们擦黑板、排座位;为喜欢触觉刺激的自闭症学生设置专门的触觉体验区,帮助他们感知各种材料的物品;为易怒冲动的学生设置情绪管理区,给他们提供安静的环境和喜爱的物品。哪怕是同一年龄段,也不能将孩子“格式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我用心关注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将学生分层分类管理,给予学生更多的环境支持,致力于做学生缺陷的补偿者、潜能的开发者。

主题活动育人,丰富学生体验

作为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对校园生活和集体活动是陌生的。学校为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一年级适应期活动,如感恩节、体育节、消防演练、学科活动、联欢会等,我时刻以班主任身份为纽带,与家长、任课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集体活动。“21天体育”打卡、“21天阅读”打卡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运动、阅读习惯而举办的活动,由于持续的时间长,学生家长一开始就表现出畏难情绪。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我进行了正面的示范,带领学生在课间进行锻炼和阅读,并将孩子们参与的照片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在我示范下家长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被动到主动。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让家班合作更加紧密,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班的每一位家长都带领孩子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家校合作活动。

特殊学生受障碍影响,他们缺乏同伴相处、交往的经验,更没有集体意识,为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份子,以集体荣誉为骄傲,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我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如在操场上进行露天野餐活动,在图书角一起阅读等等,利用主题班会课宣传孩子们和同伴和睦相处、关心同伴的事例。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师的职责就是做学生旅途的引路人,带他们去欣赏路途中的美好的风景。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仅仅是学生漫长路途中的一个脚印,我们应当关注每一位学生,切身地为他们着想,带他们往前再多踏一步,留下更多的脚印,让他们理解与被理解,个性得到发展,更好地体验校园生活!

 

(洪钰玮,奉贤区惠敏学校教师,康复治疗师。教育格言:学生是花,我愿做雨,滴滴甘露滋润孩子纯洁心灵;学生是树,我愿做太阳,缕缕阳光伴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