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娜:上对“花轿”嫁对“郎”——全员岗位聘任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06-24
又到一年全员岗位聘任工作时,回顾过往的工作,不禁思绪万千……
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给出了指导意见。2019年4月,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深化全员岗位聘任工作启动大会举行,会上就《奉贤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深化全员岗位聘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和具体做法进行了解读,并强调全员岗位聘任工作是我区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激活教师队伍活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区域资源均衡的一个重要支点。这标志着奉贤区全员岗位聘任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区级启动大会召开之后,学校立即成立了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教工大会,宣传和解读全员岗位聘任工作的意义,后又出台了岗位设置方案和考核机制并向全体教工公示,广泛听取意见。根据区编办核定的编制数,当年学校教师总数超编12人,教师们一看超编了这么多,有的教师急了,也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力,其他学校也正好需要,就主动提出流动出去。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然而,摆在学校面前的有好几个棘手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情况严重的问题,当年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6岁,大部分教师都是土生土长的胡桥人,中老年教师普遍存在“待遇目标不奢求、专业职称不追求、单位岗位不想换”的职业倦怠感。二是政策性超编和结构性缺编的矛盾,这是历史遗留和现实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主要表现为小学科专任教师不足,主学科专任教师分配不均。三是学校该如何优先聘任优秀教师?怎样定义暂聘教师?如何妥善安排,使改革平稳落地?对我个人而言,那一学年,我刚从教导处到办公室,面对新岗位、新改革、新举措,无疑是个较大的挑战。
每当犯难的时候,总会想起施局曾说的“智慧推进,协同并进”。那段时间,我们和齐贤、头桥等几家超编数较多的学校经常会小范围沟通,我和学校行政班子成员一起,一有空就会把《意见》翻出来,仔细研读上面的每一个字,力求吃透文件精神。那一个月,我的办公室基本每天都会有老师来询问相关的政策;那一个月,我们的工作小组开了无数次会议,拟定了对教师个体的科学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到每个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务必做到每一环节公平、公正、透明,让大家心服口服,确保有效、顺利推行这项工作。
在这一年的区内教师柔性流动中,我校的物理老师小尹流动到奉贤中学担任物理实验员,身份由一名专技主系列人员转变为辅系列人员。当时,许多人表示不理解,觉得这是降了一等,还事关个人前途发展、工资待遇等,不划算。其实在这过程中,我们召开了各个层面的会议,如年级组、教研组会议,个别教师座谈会等,反复斟酌,权衡利弊,不停商榷,慎之又慎,不能为了流动而流动,更不能把流动与个人成长发展脱离开来。在我看来,这位老师是对自己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定位的,他不是因为想躺平而选择转岗,我想他一定是规划好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才会在深思熟虑后做了这样的决定。他专业知识扎实,可一线的教学岗位并不是最适合他的,但做实验是他热爱的事情,他专注、细致的性格和他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十分符合这个岗位的要求。后续我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关心着他的发展,我得知他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把高中、大学物理实验都过了一遍,还带着学生参加竞赛,他的表现赢得了新单位同事们的称赞,同时也收获了专业成长。去年他申报了中级辅系列职称评审并顺利通过。我由衷为他感到高兴。如今,他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谁还会说当初那个选择不划算呢?这真算是上对了“花轿”嫁对了“郎”,选对了岗位走对了路。
小尹老师的案例让我顿悟了什么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什么是优聘,也真正感受到全员岗位聘任制度的优越性。作为穿针引线的我们,要适时主动出击,要善做“媒人”,我经常会和其他学校的人事干部沟通有无,牵线搭桥,力求促成一桩桩“美事”。四年来,胡桥学校已经完成多位教师区内流动,我们不断摸索探究前行,进一步科学设岗,双向选择,逐步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转,教师素质能力与岗位高度匹配的“优聘”。这都得益于全员岗位聘任制度。
全员岗位聘任工作一年一年扎实有效、纵深推进着,我们欣喜的发现学校教师队伍产生了许多妙不可言的变化,但就如施局说的:没有一种制度能包治百病,全员岗位聘任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它是教师队伍发展系统的一环,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更系统的思考。
2020年5月,实施方案中增加了干部轮岗机制,在同一岗位上任职满10年以上的中层干部和党政正副职参与到交流轮岗。2021年4月底,奉贤区召开主题为“聚力贤城新发展,砥砺前行再出发”的创新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大会,新一轮的教育系统全员岗位聘任也拉开了大幕。在这一年开始的新一轮聘任中,明确将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教满十年应纳入流动计划写入工作方案。这又是奉贤教育深化队伍建设出的实招新招,似乎把“柔性流动”变为了“刚性流动”。
我们都清楚,这是推动区域师资配备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回归到学校,结合校情,我们明确了新的工作要求,把教师队伍按年龄、学段、学科等进行分类,合理均衡部署四年流动计划,既鼓励、推动好教师的合理流动,又考量了流动的标准;既考量量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考量质的标准。在面临教师因没有合适的岗位而暂缓流动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没有停下脚步,积极创新流动的形式,以支教、轮岗等方式推行着这项工作。2021年11月,当得知庄行学校因疫情原因缺少教师时,我校六位青年教师迅速主动集结,在安排好自身工作的前提下,由我带队奔赴兄弟学校,协助一线教学工作,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以解当下燃眉之急。同年11月,我校尹旭东老师临危受命,踏上了援滇支教的征程。去年暑假,在得知奉贤区招募援滇教师时,我校区优秀骨干教师、金红卫名教师工作室学员李新龙老师第一时间报名响应,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成为第三批奔赴彩云之南的援滇教师。当有的学校因结构性超编,有的学校因病产假教师数较多,出现教师资源紧缺的情况,我们会动态调整队伍的配置和工作量的安排,向这些学校提供支援。本学年我们有5位老师分别去了泰日学校、庄行学校、西渡小学、星火学校和华亭学校支教。老师们在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岗位上,依旧出彩地履行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展现着胡桥教育人的风采和形象,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受到了同事的好评,得到了受援学校的肯定。可见,真的是只有动起来,才知道自己能创造无限的可能。
今年五月,实施方案又动态调整了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层干部交流轮岗以及学前教育工勤岗位流动的机制。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肯定还会遇到新的困难,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树牢“智慧推进,协同并进”的意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机制,总结工作经验。只有管理和执行力到位,才能真正使顶层设计落地生根。
(朱丽娜,奉贤区胡桥学校语文教师、办公室主任,徐莉浩书记工作室学员,奉贤区优秀骨干教师,奉贤区教育系统“优秀青年教师”,奉贤区首轮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工作室优秀学员。曾获奉贤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二等奖等荣誉。教育格言:慧心教书,爱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