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艳:童年在自然里撒欢 发布时间:2023-09-24
近期学习到徐则民老师《做温暖陪伴者》一书中——用足没有门槛的资源,再联想到我园的办园理念——让每一颗种子在田园中生长,我顿时有所感悟,是啊,没有门槛的资源是大自然最宝贵的馈赠。随着信息化社会得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迷失在“电子世界”中,把孩子们还给自然吧,让大自然一起来孕育孩子们的快乐童年吧。
有“做有趣的事”的机会--走向自然
天真的天然之乐,文中主张在12岁之前一定要做的50件户外的有趣事。仔细一看,有跳水沟,秘密基地生活,爬树,户外过夜,完全湿透,冰上活动,看蝌蚪,摘水果,照顾动物,网鱼,寻宝,野外游戏,发现生命,自制小船,自制弓箭,用户外找到的东西发出声音,看云,坐在牛群之间,稻草堆里爬,埋葬死去的小动物,打赤脚,野外尿尿,观察幼鸟,掷小石,挖洞,躺在叶子堆里,闻奇异的气味……这些所列出来的事情确实都充满了乐趣。但是当时的第一反应——遥远!
如果像我们小的时候,可能这些趣事可以做到,但是对于当下的孩子来说,去野外爬树,或者是坐在牛群之间,都比较难以实现。所以给幼儿创造“做有趣的事情”的机会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一日生活中各项环节,利用小菜园地、自然角、校园内各处自然小景的创设,利用亲子家庭日,给予孩子们在大自然、田园中感受和学习的机会,我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得到无比珍贵的收获与成长。
用足“没有门槛”的资源--亲近自然
“很多支持孩子拥有如此童年的成人,一定是认同‘大自然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没有门槛的资源就是大自然。还记得陈鹤琴先生他一直提倡活教育,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主张在这个活教材中,孩子们能从中学到经验和知识。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他教授孩子知识和经验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我们利用这些没有门槛的资源,让大自然、田园中的资源充分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让幼儿去学习、游戏、运动、生活,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用这些没有门槛的资源,大自然的阳光,空气,场地,小山坡等、田园中的泥、沙、石、种植物等去促进幼儿的发展。让这些免费的资源不被闲置,能够真正的让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大自然中获得成长,如同花朵在大自然中获得雨露的滋润、泥土的营养般茁壮成长。
有“最直观”的学习--感受自然
当我们徐则民老师远赴他乡进行教育学习,看到了挪威一岁左右的娃娃一屁股跌坐在水坑里,挂着鼻涕以及冻红的小手,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帮他的时候,她的教师对于自己的“不作为”给出了答案:是让孩子有感知,自然体验天气冷暖的权利。“权利”这两个字不免让人听的肃然起敬。原来老师的“不作为”是给予了幼儿更多的直观感受自然的机会,教师是理解、支持着幼儿的成长。
有一次,大一班的孩子们参加了花米收获节“暖阳里的丰收”这项有意义的售卖蔬菜活动。活动开展前,我们一起去种植园地观察蔬菜的样貌、了解蔬菜的采摘方式等,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拓展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对蔬菜的认知水平。我们利用问卷调查进行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关于蔬菜售卖方式和形式的前期经验准备;活动开展中,售卖员是如何按蔬菜的种类进行归类的,是怎么进行标价的?孩子们是如何将蔬菜进行售卖的……在这样一次售卖蔬菜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不仅仅学会了蔬菜的采摘方法和售卖方式,还学会了与同伴商量合作的方法和与人交流的方式。这就是大自然、田园中的“没有门槛的”蔬菜给予我们幼儿最好的教育方式。
在没有手机,电脑和网络的年代,孩子们是在田野中、自然中长大的。在信息化的时代下,我们的孩子们也应该在自然田园中快乐成长,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为强身健体,更为创造快乐,孕育奇妙的点子,塑造更宽广的胸怀,培育更丰富的情感,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在自然里撒欢的!
(张海艳,中共党员,奉贤区花米幼儿园小班组教研组长兼团支部书记,曾荣获奉贤区行政嘉奖、奉贤区“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2021年入选奉贤区卓越教师工程“优秀青年教师”,在区五年期教学比武中荣获“优胜奖”,主持市级项目《利用学习故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挥的实践研究》。教育格言:把爱和智慧播撒在孩子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