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听见“童声”,听懂“童言”
发布时间:2023-12-16《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到:“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于是“一对一倾听”成为了所有幼教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内容。
在我看来,“一对一倾听”就是:你是小话痨,我是好听众,你多元表达,我倾听支持。身为幼儿教师,在班级倾听孩子一段时间以来,我似乎更能理解“一对一倾听”的意义。“一对一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认同,是欣赏,更是共情,是儿童视角和师幼互动的教育细节。真正共情的倾听,需要全然、平等地接受每一个个体的表达,也正是这样的“一对一倾听”帮助我和幼儿建立彼此之间积极正向的关系。
在班级的阅读区,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温馨的“一对一倾听”角,里面放着一本本孩子们在碎片化时间中记录的童年轶事,每天我会抽出时间去翻看孩子们的“话”本,并采用预约的形式和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从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童声”吧!
“童声”一:我也有想法
墨墨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和挑战自己。在幼儿园里他常常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然而,有一天,墨墨遇到了困扰。我注意到了默默情绪的变化,主动靠近他,轻声问:“墨墨,你怎么了,不开心吗?”墨墨抬头看着我,嘴角微微弯起,小声说:“我有一些想法,但是我觉得大家不会听我说。”我微笑着安抚他说:“墨墨,你的想法很独特,我会支持你的,相信小朋友们也会支持你的,而且我觉得你一直都是最棒的!”于是,他点了点头,主动走到伙伴的身边告诉伙伴自己的想法,说完我看见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从那天起,他每一次都会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变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童声”二:不开心的自己
小鞠是一个内向且敏感的女孩,她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时常流露出忧虑的表情。有一天我翻开她的画本,发现她画了一个不开心的自己,于是我决定和小鞠进行一次一对一的交流。我邀请小鞠坐到了我的身旁,温和地问:“小鞠,你怎么啦,能和我说说你为什么画了一个不开心的自己吗?”小鞠微微点头,紧张地说:“我害怕和其他小朋友玩,我怕他们不喜欢我。”我轻轻地握住她的手,说:“你是一个可爱孩子,我相信其他小朋友也会喜欢你的。如果你愿意,我可以陪你一起去和他们玩儿。”小鞠眨眨眼,带着一丝好奇和期待,那天我带她和另外的两个女孩一起玩了很久的游戏,逐渐地她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童声”三:我感兴趣的事
果果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男孩,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他常常提出一些奇特的问题,让其他孩子和老师也为之哑口无言。我一直都很喜欢和果果对话。有一次我做到他旁边笑着问:“果果,你对什么特别感兴趣?”果果眼睛发亮地说:“我对星星和太空很感兴趣!”了解到了这一点,我去搜寻了一些关于星星星和太空的书。利用一日活动中自由活动的时间和果果一起翻阅,激发了他进一步的探索欲望。果果还会和其他的小朋友分享他在书中学到的知识,成为了班中的“小专家”。
“童声”四:给蜗牛取名字
除了个别孩子的一对一倾听之外,在孩子们的每一次活动中我也会认真观察和倾听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有一天早晨,孩子们正在操场上进行户外运动,馨怡在滑滑梯的角落里捉到了一只大蜗牛,她兴奋地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捉到了一只大蜗牛,和我们植物角的蜗牛不一样,她要黑一些。”另外一个孩子接着说:“可能是在外面晒黑的吧!”话音刚落,我和孩子们不由自主地笑了。孩子们找来了一片树叶,让蜗牛爬在了树叶上,馨怡说:“我想把它放在植物角的蜗牛房子里,可以吗?”我微笑着说:“当然可以啊,蜗牛有了新的伙伴一定会很高兴。”户外运动结束后,馨怡和她的好朋友拿着大蜗牛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了班级植物角的蜗牛房子里,“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叫它慢慢,因为它走路很慢。”“叫它小黑吧,因为它挺黑的,哈哈!”突然馨怡灵光一现,她说:“不如,我们让其他的小朋友投票决定蜗牛的名字吧。”于是他们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们来投票吧好吗?”于是一场蜗牛名字投票活动就产生了。在孩子们激烈的投票后,孩子们决定给大蜗牛取名“慢慢”!
在每一次的倾听中,我不仅能够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心情,还能够给予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这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一对一倾听”的过程不仅让孩子更加自信,找到了隐藏的自己,也让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与细致,丰满了内在的自己。
如果没有“一对一倾听”,我不会明白孩子们在做什么;如果没有“一对一倾听”我不会认为孩子们开展的游戏是如此有趣的;如果没有“一对一倾听”我不会发现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竟是如此让人惊喜。
听见“童声”,听懂“童言”!我想,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以温暖的心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孩子建立起真正的情感共鸣,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实现对儿童的完整解读和对自身教育行为的评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尊重、好奇和接纳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一百种语言”。
(张波,中共党员,小蜻蜓幼儿园教研组长兼班组长,奉贤区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优秀骨干教师”。曾获奉贤区行政嘉奖、奉贤区师德先进个人,南桥镇“优秀班主任”等荣誉。教育格言:走进儿童、读懂儿童、助力儿童、成长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