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玩转“纸”艺,照亮学生艺术之路
发布时间:2024-01-06《小神龙俱乐部》相信一定是很多80后的童年回忆,而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尼尔叔叔主持的《艺术创想》栏目,那时的我总是到处搜罗身边的废旧物品,跟着节目就地取材进行稚嫩的手工创作,而尼尔叔叔那句“不是只有伟大的艺术家,才能做出好作品”更是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为我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2007年夏天,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我带着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回到了我的母校——头桥小学,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地告诉自己:我要像尼尔叔叔一样,用我的艺术创想去影响学生,照亮学生的艺术之路。
以纸为媒,遇见创作之美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我发现“纸艺”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并上手的课程,但要在奉贤区众多纸艺特色课程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另辟蹊径寻找一片新的天地。经过学校团队教师的不断打磨,《凹凸五彩趣味瓦楞》校本课程孕育而生,根据瓦楞纸的特性及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发展水平,我们将科目分低、中、高年级三个版块,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剪裁、卷压、叠拼、粘贴、固定等技法对五彩的瓦楞纸进行再加工,制作成一件件生动有趣的创意纸艺作品。
该课程与学校德育、少年队活动相结合,如,结合特定节日和放假时段,开展端午节亲子纸艺制作,学雷锋日送作品给社区居民、暑期纸艺体验课等。同时还挑选优秀的学生参加拓展提高班,学生们在收获艺术创造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荣誉,作品《垂花门》荣获2021“美丽城市”环保作品征集活动上海市特等奖;2021年第九届上海市青少年“超级景观秀”比赛中,我带领学生收集废旧瓦楞纸、酸奶盒、吸管等综合材料打造了以抗疫主题的作品《日夜兼程》,呈现了我国仅用九天就完成火神山医院建设的世界创举;我们将工程器械加上灯光和舵机,通过软件Ming+编程,红外连接驱动,让艺术与科技融合,最终作品荣获上海市一等奖,被组委会收藏。
以纸创品,打造特色品牌
在瓦楞纸课程的基础上,学校2021年成功申报《纸玩梦工场》特色项目,同年,由我负责的“纸玩梦工场”社团正式成立,该社团充分挖掘纸艺文化,让学生通过认识“纸”、亲近“纸”、触摸“纸”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濡染文化。社团确定了“韧以励志、平以求实、薄以载博、创以达美”的育人目标,注重全面发展,体现“快乐纸间流淌,智慧指尖飞扬”的文化内涵。社团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依从“以纸明礼,以纸启智,以纸树美,以纸养德”的课程原则,结合新课程理念,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知识经验发展水平,不断优化纸艺社团课程框架。
我鼓励学生在纸艺实践中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和改进作品。通过纸艺实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以此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多元智能,促进他们多方位发展,培养出了各年级各年龄段纸艺特色学员,涌现出像卢智翔、孙颖等优秀学员。今年9月,我带领社团学生一起走进了上海教育博览会进行展示;10月,我们的纸艺作品《怒海》经过层层甄选入选了2023届上海国际纸艺术双年展,与全世界100多位艺术家共同参展,以艺术的语言在国际舞台展现别样的风采。
以纸为桥,辐射沟通你我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在学校支持下,我们创建团队,将纸艺课程分享到其他学校、社区,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注入一股力量。我带领团队开设区级共享课程,其中,瓦楞纸制作《靴子笔筒》,受到了前来学习老师的青睐和好评。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利用课余时间将一些教学课程制作成了微课,发布在平台上供老师们学习和参考。制作的《圣诞树的制作》微课,参加奉贤区“第二十二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基础教育组微课”评比获奉贤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2023年暑假,我的微课《开心农场——调皮香蕉》参加区“云上学校少年宫”云上活动课程视频征集活动荣获一等奖。
2018年领衔完成的校本课程《纸玩梦工场---凹凸五彩 趣味瓦楞》被评为区级特色校本课程,并在区中小幼校本特色课程科目设计评比中获区三等奖,同时课程科目设计方案发表在区《校本特色区域推进》。2021年《纸玩梦工场》项目参加上海市校外教育工艺中心教研组特色项目建设展示活动。2023年4月有幸被推送参加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荣获市一等奖。
从教16年,秉承着这样的研究热情,抱着对梦想的执著追求,我不断尝试,勇于创新,助推头桥小学纸艺特色项目发展,为开济学子的七彩成长助力,为奉贤的新成长教育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胡平,中共党员,头桥小学美术教师,曾入选奉贤区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特长名师”。教育格言: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