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雨薇:沃土育新芽

发布时间:2024-01-07

新荷出水望云开,霜华盈起映实中。成长在奉贤教育这一方“沃土”中,教育局、教育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培养;奉贤区物理团队、学校物理教研组的指导、帮助和陪伴,让我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上的提升的同时,更让我淬炼出了勇毅持重、开朗豁达的情怀和精神。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被留恋和固守束缚,学会放下过去,勇往直前,才能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在日常中积累沉淀

若是初心未改,多应此意须同。当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踏上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时,是一个个前辈,用温和坚定的话语鼓励我、引领我。“没事,我刚教书的时候也是这样”“有问题尽管问我,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年轻就有无限可能,一定要多实践、多积累,才成长得更快。”是他们的鼓励让我有了底气和信心,我开始不怕犯错、勇敢尝试;是他们的教导为我指明了方向,于是我在学院的各项培训中认真汲取知识和经验,并有意识地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和实践;在学校里,我在一对一带教师父和热心的组室老师们的带领和帮助下,不断摸索反思,慢慢站稳了讲台,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而这些,都得益于奉贤教育对新教师完善的规范化培训体系,也得益于奉贤教育大家庭里老带新、传帮带的温暖情怀。

在备赛中磨砺技能

因为珍惜,所以坚持。自工作以来,我开设了多节集团、区、市级公开课,参与过区级命题、中考阅卷,从市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到青教赛,再到今年到中青赛,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市级评比。每当觉得压力涌来、力不能支,都会想起教研员汪根龙老师的指引和鼓励。正是因为汪老师的教导,让我在不断挑战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作为上海市初中物理中青赛三连冠的第三人,我十分明白自己的成功,更多来自于珍贵的培养和传承。中青赛的这节课,从课堂结构上,我传承了奉贤初中物理新授课经典模式“情景+探究+应用”,课堂结构的明确让我少走了很多盲目摸索的弯路。从备赛状态上,我传承了两位一等奖前辈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一节好课的形成很难,那就提前准备,不断试教和修改,课程效果的最终呈现,一共经历了四个截然不同的版本。这让我知道了一节课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打破、重塑是必经的过程。自创新器材很难,那就想各种不同的方案,不断对比改进,决不放弃。最后在比赛前不到一周的时候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为比赛课找到了点睛之笔。

在一个个我几乎撑不下去的时刻,教研员汪根龙老师都暖心地鼓励我:“结果怎样都不重要,你要相信你呈现的就是最好的”;张鹏老师一遍遍地根据我的试教情况,帮我改进语言的表达和板书的设计;朱俊龑老师一稿稿地帮我改进器材、整理思路,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消息轰炸;金爱群校长对我说:“你只管上好课,教室卫生、环境布置、资料打印...细碎的事儿都交给我们”;我校物理教研组的老师们帮我包揽了所有实验器材调试和准备。正是以上所有人的保驾护航,才让我在比赛的那一天呈现出了最好的状态。所以我的成功,物理学科的连续成功,我认为是汪老师选拔、培养模式的传承,是前辈们经验和精神的传承,更是奉贤教育人爱的传承。

在经历中感悟成长

在比赛之前,支撑我坚持下去的信念还是最终的名次和结果。而真正经历了比赛的过程后我才明白,相较于所谓的成绩,备赛过程中专业知识的精进和心性的磨练才是我收获的更宝贵的财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所收获的,正是这样一份宁静平和的心态和勇敢豁达的情怀。就如朱俊龑老师所说,“比赛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知道现在的我还达不到像他们一样,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奉贤物理的发展辐射光和热,但我不会轻言放弃。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我会带着组织对我的培养和前辈们对我的爱护,虚心学习,茁壮成长。

 

(顾雨薇,实验·崇实联合中学物理教师,曾获2023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020上海市中小幼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荣誉。教育格言: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