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破茧成长 实践成蝶

发布时间:2024-04-05

如果幼儿是未绽放的花朵,那我愿意把自己比做破茧中的蝴蝶。在“破”茧的道路上,为每一位幼儿创设最适合的教育,在童真的花园里,破茧成长,实践成蝶。

“破”用游戏材料,创新幼儿成长

户外自主游戏鼓励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探索、发现和创造。从室内到室外,在多样化的户外游戏环境中,如何“破”用游戏材料进行探索实践。

首先是打“破”材料性质,支持幼儿多样使用。当幼儿不满足当下游戏时,会开始自主探索游戏材料,在户外还有其他的使用方法吗?活动中我会支持幼儿打破常规,多样化使用操场上的可移动的运动材料,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的需求,支持幼儿的主动发展,如班中幼儿开始使用运动材料竹梯、架子和垫子等进行游戏区域需求搭建,打“破”运动材料新用法。

其次是“破”解材料形态,激发幼儿创新使用。面对户外自然材料的多变性,它还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对此我会引导幼儿多领域中探索实践,“破”解材料不同形态下幼儿的创新使用。在一次户外游戏中,佳宜拿着粉笔在地上画着同伴的影子,这时她对着小木屋周边碎叶有了思考。“老师,能借我们一下扫把和簸箕吗?”佳宜说道,我带着疑问问道:“你要这些干什么呢?”佳宜需要的工具让我存有疑惑。“天气太冷了,我要给丸子的影子穿上毛茸茸的衣服,我要用那些叶子,可是这些叶子太碎了,我看之前老师就是用扫把整理这些叶子的,我要把他们扫到丸子的影子上。”佳宜认真的回答道。于是一件“叶绒绒”的衣服出现在丸子的影子上。此时此刻,在幼儿的“破”用游戏材料中创新成长。

“破”解游戏观察,提升专业成长

《新成长教育行动纲要》中指出;“为每一个孩子的新时代、新成长创设最适合的教育”,面对独具个性的幼儿们,我该如何有效的观察?用什么样的方式观察?对此我要突“破”自己的观察方式,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探索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有效的解读幼儿,因材施教。

坚持跟踪观察,从一次到多次。一次的片段观察不能评价幼儿的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我再对比分析才能更好了解幼儿能力水平。并做到视频复盘,从片面到多面。记录视频并观察幼儿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观察方法,在视频拍摄的过程中我开始新的转变——我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收集大量的关于幼儿活动的信息,通过视频复盘有目的去“破”解观察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重温幼儿的发展轨迹,更可以在视频信息整理中确立如何进一步实现“关注每一位幼儿”的理念。在视频复盘的过程中,我分析整理的精彩时刻进行游戏故事制作编辑,以视频游戏故事的形式进行分享,如在制作《“竹”够“游”趣》游戏故事分享中,通过视频剪辑其他教师直观的了解本班幼儿的表现,在“破”解幼儿游戏观察中,自我专业能力在成长。

“破”放游戏分享,推进师幼成长

我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出的“六大解放”中,对游戏分享环节中着手“破”放实践探索。在游戏分享中对“真”问题从哪里来,如何探讨“真”问题呢?结合徐则民曾提出教师要“从成人的视角走向幼儿视角”,我对本班的游戏分享进行转变——教师退后一步、适当放手,幼儿前进一步,自主分享,更好的去了解幼儿需要解决的“真”问题。

教师,有原则的退后。做到支持的隐形,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放手和最小程度的介入”。因此我在本班幼儿的游戏分享环节,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因此在组织分享活动时,我更多的以开放式提问,将分享的主动权放手给幼儿。如提问:“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在幼儿主动提出的问题中进行探索,这些“真”问题源于幼儿本身,我需要在其中挑选有价值的“真”问题,帮助幼儿在分享交流中调动全体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满足幼儿整体发展。

幼儿,有目的的前进。对社交需求逐渐增加,交流分享成为他们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幼儿可持续发展优先的原则,我逐步放手让幼儿自主组织游戏分享活动,通过小主持人的引导和组织,调动幼儿们积极参与游戏分享交流活动。以幼儿为主的交流分享方式,推进大班幼儿的表达欲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同时同伴间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表达的能力,使幼儿更愿意参与游戏。

在新成长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在不断的发生改革,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也在教育教学的路上不断破茧。从“破”用、“破”解、“破”放中,推进幼儿与我共同破茧成长,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相信在自我调整,探索创新改革,幼儿能华丽绽放,自己也能破茧成蝶。

 

   (李晓霞,奉贤区金水苑幼儿园教师、大班组组长,名教师褚烨工作室学员,奉贤区多媒体创作中心组成员。先后获得奉贤区行政嘉奖、奉贤区五年期回炉培训优秀学员,多次评为奉贤区金海街道“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育格言: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