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顾燕:融家校社协同合力 建育人联动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4-04-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都有所提及,充分说明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因此,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构建良好育人环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必须建构育人联动共同体,全面发挥家校社合力融合推进。

挖问题,析困难所在

家庭、学校、社会是幼儿成长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总说要做到1+1+1>3但是在三力融合的方面不能真正的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机结合,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三方在育人目标、资源整合两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各有想法,目标不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为党培养人为国育才,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备哪些素质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是国家要培养的人,然而作为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着眼于成绩的体现。

卧虎藏龙,资源分散。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学校资源三方资源非常强大,但是如何才能把这三方资源融合到一起共同发挥其育人的本质作用呢?在混乱的资源中如何深入挖掘、有效梳理、全面运用形成教育合力是值得深思熟虑的。因此,学校就像树干一样要充分吸收各方力量并汇聚一起落到育人上。

融合力,建育人共同体

融合家校社三方合力达成协同育人共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学校在家校社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通过认真梳理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建立育人共同体,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育人目标。

打造专业队伍,构建学习共同体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因此打造专业的团队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目标统一,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水平。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共同体互相探讨家庭指导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家教培训如: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师以及区级的、园级的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在面对问题时“本着不恐慌”,有理有据的向家长解决育儿困惑。

家长学习共同体,提升家长育儿科学水平。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开展各类家长学校活动,邀请名师、家庭教育优秀骨干教师等来园为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家长讲座。如大班可以邀请小学教师开展幼小衔接主题,缓解幼儿升入小学后家长的焦、、虑;也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家长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讲座,构建家长学习共同体,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同时帮助家长了解育儿目标的真正含义,避免拔苗助长。

社会学习共同体,加强社会育儿认识水平。学校通过搜集具有地域特征、特种职业特征的社会资源形成共同体,并邀请来园参观及参与活动,让社会认识到幼儿园的工作开展以及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查找、发掘自己能够助力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资源,提高对育儿的认识,明确幼儿成长与你、与我、与我们都是关键的存在。

融合三方力量,构建联动共同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为孩子提供知识和能力培养;社会是孩子成长助力的源泉,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因此要融合三方之力构建联动共同体助力孩子全面的发展。

走进家庭资源,融合教育充分联动。无论是新生、插班生还是老生,我们每学期都要进行上门家访、电话家访以及约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班级家庭资源,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让家长意识到利用自己的工作、特长等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成长经验。如:开展家长进课堂,鼓励家长给孩子们上课;家长进校园,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管理中来等等,让校园活动、校园管理有家长的参与,相互融合充分联动。

利用社会资源,协同校园助力成长。社会资源的丰富多样为孩子打开认识社会的大门,因此充分利用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在教育课改的背景下,不再是教师要给孩子什么,而是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对于社会资源的挖掘融合必不可少。如:社区资源带领孩子认识我们生活的小区、高楼建筑等;特殊职业资源消防、警察等开展安全教育认识职业特点引发孩子对自己未来的憧憬;特殊场地超市、菜场、卫生院等让孩子了解生活圈等等。

共享教师资源,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学校在向家长、社会汲取的同时也要懂得资源共享,校园里有一支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拥有丰富的育儿资源,因此我们要将科学育儿知识在家长中、社会里有效传播分享。0-3早教深入社区有效指导。在社区开展早教活动,将教师资源送入社区助力成长。信息手段融入家庭有效应用。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在,家长们对于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重视,因此通过公众号发布育儿知识也成为一种家庭指导新风尚。

建立评价体系,构建成长共同体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形成合力,在育儿成长上达成共识,那么如何验证共同体的协同成长呢?我们要建立评价体系来有效验证。家校评价机制,学校定期会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园工作开展的情况,并及时的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落实协同育人。校社评价机制,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幼儿园一段时间以来开展工作的情况,更好的深入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开展。当然社会对于家庭、家庭对于社会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三者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当然孩子对于各方资源活动综合开展的评价也应有所体现,让孩子们自发记录自己的活动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经验的体现等等,都是孩子们对于学习情况的展示,更是最好的成长评价。

家校社三方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共同的影响作用,要形成教育成效最大化,必须融合三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建立三者联动共同体,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学校的育人目标,加强资源的整合利用,推动三方各司其职,为育人打开新格局。

 

(何顾燕,中共党员,奉贤区实验•金贝联合幼儿园 教师,区教育系统第二届新成长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曾获区行政嘉奖、园丁奖、南桥镇“优秀教师”称号等,论文曾获“2020(第九届)中国幼教系统年度论文评选”二等奖。教育格言:做人以真,待人以诚,永保童心,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