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丹萍:“家园社”携手 共筑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4-05-18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场域,对幼儿性格、人格、个性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家园社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提升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尤为关键。对此,我对“家园社”携手共筑幼儿成长之路浅谈几点思考。

家长赋能,共筑成长基石

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之师,承载着沉甸甸的育人责任。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家长的角色正经历着从“照料者”到“教育者”“学习者”“合作者”的蜕变。在家园社协同育人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家长的家庭教育专业力,赋能家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科学专业能力。

家长学校的提质增效。传统的家长学校是一种常见的面向全体或者部分家长进行培训,提供家长学习的途径之一,多以讲座形式开展。进行家长学校的质效变革,改变学校主导发起的讲座,而是聆听家长的声音,基于家长需求提供多主题内容的讲座的内容,如生活习惯养成、幼小衔接、幼儿心理、亲子陪伴等;改变形式,增强互动,如家长圆桌会议、家长育儿交流,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家长开展分层次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学校的开展逐渐从幼儿园承担为主转向社区的共同参与,邀请老园丁、教育专家、育儿保健专家等共同开设家长学校学习内容,提高其质效。

数字化平台的巧妙运用。科技的快速发展,让家长的学习成长不局限于线下集中式,多元的网络平台途径丰富了赋能家长的学习途径。如利用孩子通APP分享推送相关育儿文章、发布亲子互动家园任务;又如利用各网络一对一分享幼儿在园在家情况,帮助家长和老师建立及时的沟通。我区奉贤教育推出的“数字家长学校”公众号网络学习平台,更是提供了丰富的育儿视频课程、专家讲座等。丰富多元的平台拓展了家长学习的途径,我们需要利用好这些平台,让家长学习便捷化的同时有更多的选择性,激发家长学习的主动性。

个体差异的定制指导。每个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在赋能家长时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性、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性、家长情况的差异性。细心聆听他们的声音,基于了解幼儿个体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或困惑,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增强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给予一对一定制式的指导,提升家长家庭教育专业力的,家园合力助力幼儿个性化的成长。

园所引领,点亮教育之光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发挥着协同育人主导作用,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幼儿园应立足园所发展,注重提升自身的育人核心力,保证教育质量和育人效果,同时积极发挥家园社三者中的引领作用。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进阶。幼儿园教师承担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责任。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知识的丰富性、指导能力的专业性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效果,影响家园合力质效。因此,园所注重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相关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丰富其理论知识,提升其指导专业性。通过专家讲座、外输教师参加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相关培训、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证等,抬高底部、整体提升,为家长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指导服务。

开展丰富的幼儿活动。学前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分学科教学,更聚焦一日生活皆课程,因此在家园社协同育人中开展了丰富的幼儿活动,包括亲子互动活动、家长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社区资源进校园等。如我园开展的“妈妈奶奶助教团”“亲子木玩嘉年华”“家长来园日”“家长讲红色故事”等家园共育活动,注重家长参与的广度、深度,全面覆盖各类家长群,同时关注家长活动后的评价反馈。

发挥三级家委会辐射作用。三级家委会是指园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协同育人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三级家委会起着辐射引领作用。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我们通过建立健全的三级家委会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三级家委会会议、组织开展家长代表会等形式充分发挥三级家委会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和管理,以三级家委会为引领广泛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学校育人工作的发展。

社区联动,拓展成长天地

社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是幼儿成长的“大课堂”,能丰富幼儿的教育形式。我园联合园所周边社区资源,与多家单位签订协同育人合作协议,积极挖掘教育资源,为协同育人提供保障。

红色教育资源的利用。我园位于奉城镇,有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如中共奉贤县委旧址、李主一烈士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曙光中学洪炉馆、奉城古城文化砖石体验馆等,其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引领的功能。“革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育人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社会实践资源的利用。社会社区是幼儿走出校园的大课堂,我们要充分挖掘社会实践资源,包括自然人文资源,拓展幼儿亲近自然课堂,如小区里的街心花园、幼儿周边的稻田、果实种植大棚、奉城中心公园等;其次结合主题或节庆日探索多元的社会实践资源,如世界水日自来水厂参观实践、开展“探索周围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等。

跨学段教育资源的利用。我园积极思考幼小衔接阶段的合作育人,如参观小学、邀请小学老师来园上课、开展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教研活动等。除此之外,积极利用其他学段教育资源,如以红色教育为特色的曙光中学、有陶艺特色课程的头桥中学等。

新时代教育的变革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真谛,教育已不是一方独美的孤芳自赏,而是携手共赴成长之路,形成“家园社”育人共同体,不断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新路径、新创新,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筑起一条坚实的道路。

(夏丹萍,中共党员,奉贤区金豆豆幼儿园大班教研组长、科研室主任,区教育系统第二届新成长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区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优秀青年教师,茅颂怡名教师工作室成员。曾获区“师德标兵”先进个人、区首届新成长教育行动研究成果三等奖、区“教学新苗”二等奖等荣誉。教育格言:爱如阳光,照耀每一个孩子,做有温度的教育,静待花开。)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