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玲娜:以爱培育 向阳而生——做于漪式好老师
发布时间:2024-10-01《礼记》有言,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在每一位老师心中,或许都曾经有过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呢?或许我们能透过于漪老师的一生,找寻到最想要的答案。
初次了解于漪老师,是在我教学生涯的初期。当时初出茅庐的我,正迫切寻求着自己的教学灵感和方法。在汲取广大优秀教育家思想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于漪老师,她的教学理念深深打动了我。那时起我便大量翻阅关于她的书籍、听她的讲座,如久旱逢甘霖般汲取那些知识和内容,促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
在教学实践中,于漪老师始终坚持要对学生有人文关怀,尊重并理解学生个性,因材施教。记得刚当班主任时,面对难以纠正学习态度和改正习惯的学生,我倍感受挫,常常忧虑自己无法带好每一个学生。“坏习气不是天生的,我做教师的责任是帮助他们洗刷污垢,要像对其他同学一样满腔热情满腔爱。”于漪老师说过的这句话,在我心中响起,她的精神力量抚慰了当时的我。于是我决定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动机,解决他们的困扰。后来,有一个学生跟我说,是我与他对话,帮助他重新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我告诉他,其实他也让我收获了作为教师的真正意义和感动。
教育的本质是启发和引导
于漪老师的教育家精神,体现了敬业、专业、乐业的教育追求。教师的成长同学生的成长一样,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没有一刻敢松懈教育。每天当我踏上那小小的三尺讲台,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目光,我就深刻意识到身为师者,教育绝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日常我坚持规范自身,以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发展。
除此之外,于漪老师是素质教育坚定的倡导者、实践者、坚守者。面对教育功利化现象,她提出了“全面育人观”“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的理念。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我认为教育的意义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教学上,我喜欢用“你能帮帮老师吗,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这样的话语,小朋友们就会很热心很积极地去思考来帮助老师。低年级的小朋友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位孩子,某天我发现他在桌子上玩“西瓜虫”,我没有第一时间叫他丢掉,而是问他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卷成一团吗?望着学生抓耳挠腮的模样,我让他回家观察并查阅相关资料,第二天再告诉我,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第二天他很兴奋地告诉我“西瓜虫”的习性特点,我想这一颗“好奇”的种子在他心里埋下了。
教育如栽种花木,认识每一株花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施肥、浇水和培养。在漫长的培育过程中,教育的每一滴雨露都滋养着坚定而又温柔的灵魂,每一缕阳光都铸就着知识与人格的光辉。就像于漪老师说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艺术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教师定要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学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而我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着,让自己成长为一位更好的教师。
(顾玲娜,奉贤区星火·钱桥联合学校教师。曾获奉贤区海湾镇优秀教师,长三角优秀指导教师。教育格言:让每一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