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男:走向更深刻的结构化音乐教学

发布时间:2024-10-05

回想起成为教师的第二年,也是我教育理想为之鼓舞振奋的一年。从无从下手的生涩迷茫到初窥门径的豁然开朗,我十分明确教师并不是日复一日地在一亩三分地重复授业解惑的职业,新时代有新教育,新改革有新理念,作为青年教师,学习汲取、实践吐纳的交互才是磨砺自我、履行教学育人职责的必经之路。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加入了项青青名师工作室,获得了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学习和展示平台,从此,我同工作室的其他学员一起踏上了成长为具有学科前沿理念和良好教学能力教师的道路。

短短三年时间里,时代教育教学变革的浪潮推动着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的教改举措层出不穷,“数字化转型”“评价改革”“大单元教学”等等,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让我倍感紧迫、未曾懈怠。“风好正是扬帆”时,面向学生,我们要培养他们具有适应变化以及善于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高级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个人价值的挑战,“山不让尘,川不辞盈”,那些晦涩的文字终将在反复咀嚼与现实碰撞中汇聚成教育智慧。

为此,加入工作室以来,我与小伙伴们在工作室主持人项青青的带领下,向上阅读书籍,学习理论,不断拓宽教育视野,向下扎根教学,躬身实践,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变革,向前看是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教育理想,向后看是泥泞道路上清晰可见的步步脚印。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确立的课程目标,推动着艺术课程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工作室围绕核心素养内涵解读课标,随着解读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传统的音乐课堂并不能打破课时有限、学海无涯的困境,音乐知识也无法自动地从学生学习和使用的原语境中分离出来,没有素养形成的教学无法将学生引入特别的音乐文化中去。

正所谓不破不立,于是我们开始致力于探索结构化教学:比如,我们围绕“二胡的音乐表现力”开展教学,建立不同技法音效与音乐形象、情景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赏析二胡音乐时能产生更为具体的感受,也能运用对技法的认识在音乐软件的帮助下进行创编活动。再比如,我们将蒙古族的歌舞用单元串联创设草原生活大情境,学生在挤奶舞、草原歌声、那达慕大会等连贯的学习中感受源于草原生活的蒙古族音乐文化。除此之外,我们还尝试结合信息技术资源支持下的课堂转型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难点。以轮唱作品《老爷爷赶鹅》为例,学生运用库乐队探索轮唱、添加音效、录入人声等,制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从“学”音乐转为“玩”音乐,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复习、巩固并组合、开拓出更多可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本学期,我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共同探寻结构化教学设计,融合姊妹学科舞蹈于音乐教学中,执教波尔卡体裁的音乐特征这一课,进一步实践单元视域下的知识、内容结构化。

与此同时,工作室也以分设群组的方式开展不同形式的单元教学。比如,在四年级的绿色指标评价中,有对音乐节拍感知能力的考量。为此,我们围绕“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这一核心概念进行跨单元重组,利用四年级的“指挥图示”作为可迁移的知识线索贯穿其中。学生通过对比,感知二拍子的强弱交替动感十足、三拍子具有荡漾感和舞蹈性、四拍子更具抒情意义等。当然,我们知道目前教材中都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的自然单元,所以我们聚焦人文主题进行作品重组、单元重构,在原有的教材思路上探寻更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

以上案例都体现出内容结构化所带来的高效课堂与深度学习,为了走向更为深刻的结构化教学,我们开展《大概念教学》丛书、《核心素养导向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等系列读书活动,师者自耕,立学为先;在专家们的讲座中不断发展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专家引领,以学赋能;我们的足迹延伸至浦东、徐汇等不同学校,交流经验、求知问道,同舟致远,望山立行。

后来我在很多个日常课的瞬间,会突然想起这一次次学习的经历,如同活水般冲刷着我的语言、举动和思想,源源不断的教学灵感令人热血沸腾。教育本来就该是这样,老师们创造着工作,孩子们也创造着长大。

三年时光弹指之间,再回首,当时只道是寻常。在项青青名师工作室成长的点点滴滴会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持续影响着我,让我铭记始终在每个日月晨昏间,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继续保持勇于争渡的明媚之风、热辣滚烫的奔跑姿态,向着创新实践坚定迈步!

 

(赵倩男,奉贤区教院附小·奉浦联合小学教师,项青青名师工作室学员。曾获区五年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优秀、项青青名师工作室优秀学员、区新成长教育行动研究成果二等奖、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学与教征文二等奖,主持并完成区青年教师课题。教育格言: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