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初为人师 诲人不倦
发布时间:2025-02-04岁月如梭,不经意间,我已在历史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了一整载。这一年,对我而言,是满载挑战与丰硕成果的珍贵岁月,它不仅见证了我从一名青涩的见习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蜕变,更让我深切领悟到教育的深远意义与非凡价值。
知识海洋,学无止境
站在三尺讲台上,我意识到自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永远只是冰山一角。在见习教师培训期间,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学生,到课程设计的艺术,再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每一项内容都像是为我准备的航海图,指引着我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如何更好地引领我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挑战自我,我参加了学校的评比课活动。这不仅仅是对教学技能的考验,更是对教育理念的深度探索。从选题到设计,从试讲到调整,每一个环节我都力求完美,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最精彩的教学内容。评比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同行,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教学功底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虽然最终的结果并非最重要的,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每一位教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知识的海洋增添色彩。
回望这段旅程,我感激每一次的学习与成长,每一次备课,都是对自我知识边界的拓展;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都能激发我对历史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不仅要精通课本知识,更要具备广博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在这一年里,我学会了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想法。学生们对于历史的独特见解和好奇提问,常常让我受益匪浅。我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记得初登讲台时,面对一群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学生,我内心既激动又忐忑。第一节新课,我精心准备了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案例,试图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当我发现部分学生面露迷茫,甚至有人开始走神时,我意识到,仅仅依靠教材上的内容还不足以激发他们的兴趣。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触碰。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教学策略,将更多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和时事热点融入课堂。我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让他们自由发表观点,甚至组织了一场小小的关于“历史与未来”的辩论赛。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投入,以心换心
历史到底是什么?最初,我以为历史只是冷冰冰的史实堆砌,但当我看到学生们在讲述历史事件时眼中闪烁的光芒,听到他们因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发出的感慨时,我意识到,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更是情感与理性的交融。我逐渐明白,要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我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温馨、包容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从而激发他们探索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回顾过去一年,除了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我还积极参与到编辑公众号、拍摄照片、开展博韵电视台课程等各项学校活动中。这些经历,如同一场场心灵的旅行,让我在教育的田野上收获了更多的风景与感悟。展望未来,我将满怀激情与期待地迎接班主任工作这一重要角色。通过刚刚结束的军训,我深刻地感受到班主任工作带给我个人能力和责任感的提升,我相信,通过担任这一角色,我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成长规律,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的道路上,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成长与喜悦。而我,也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决心,投入到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丽,中共党员,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教育格言:让树成树,让花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