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佳莉:温暖教育 从心出发

发布时间:2025-02-16

还记得刚入职时的那份教育初心——因为喜欢孩子,所以选择当幼儿园教师,简简单单的理由踏上了一条幼师启航路。

实习的时候,有幸遇到了陈老师,她用她温情的话语、柔软的心灵、蹲下身的交流,无时无刻不在传输给她班上的孩子们温暖的教育,她的爱是发自心底的爱孩子,每一个孩子也同样温暖地对待老师,像两个真诚相待的朋友一样。这样的关系让我很是羡慕,“温暖的教育”在我的心底萌芽。

教育的温度,温暖的力量

豪豪是我们班新转来的插班生,他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小男孩,在幼儿园里不敢跟老师说话,也不敢跟小朋友一起玩,早上来园时就默默一个人走进教室,在课堂上也不敢举手发言,游戏的时候也是自己一个人玩,没有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豪豪的表现让我很是心疼,于是每天早上,我都会在班级门口等待着他的到来,看见他远远地过来了,我就会微笑着朝他挥挥手,高兴地和他打招呼:“豪豪,你来啦,早上好呀!”给他一个拥抱,跟他快乐地击掌,一开始的时候,豪豪见到我对他打招呼没有反应,但是在我每天的坚持下,豪豪从一开始的没有表情到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再到主动跟我招手说早上好,我知道豪豪已经渐渐放开了自己,慢慢地对幼儿园也有了一份安全感。

自己有热量,才能温暖他人。面对孩子们,我们的言行举止、微笑、神态、语调、沟通方式都应当传递出一种温暖的气息。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一句安慰鼓励的话,或是一句批评点醒的话,能给人增添莫大的信心和勇气,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暖意融融。孩子很简单,只要我们一个微笑,他就会开心半天;只要我们用温柔的话语和他们说话,他们就会更靠近你;只要我们用心和他们沟通,就会发现他们童真的话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所以,我们不仅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更要做一个温暖的教师,一个会鼓励、会欣赏的教师,有一股温暖的力量,用我们的师爱去温存孩子幼小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育的宽度,温暖的等待

自由活动时间,玩具柜旁围着几个孩子,他们正在玩搭雪花片的游戏,小小的柜子旁挤了三四个小朋友在玩,突然“哐当”一声,整框玩具翻倒在地上,雪花片洒落一地,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也被打断了,纷纷把目光都扫向这个“灾难”现场,正当我上前想要教育他们时,脑海中闪现师父曾说过的话:“别着急,遇到问题之后每个孩子的解决方式是不同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会很有趣。”

果然,我们看到玩具被打翻后,轩轩无动于衷,没有想要去捡起来,思琪第一个主动去一片一片地捡地上的雪花片,思涵一开始没有反应,但他看到了思琪在捡,她也去帮忙捡,而晓宇则找来了一个小桶,把雪花片都捡起来装在了这个桶里,装满以后又把桶运到了放雪花片的篮子里。

原来,在孩子的世界里,想法很单纯,玩具打翻了没关系,把它捡起来不就行了吗?捡的过程中也是充满了乐趣,有的孩子受到同伴的影响,本来无动于衷的却会一起去帮助,有的孩子捡的方法也不同,他们会使用小工具收集小小的玩具,我们老师需要做的正是这样一种观察,观察孩子在事件发生以后的不同反应和不同解决方法,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捕捉到孩子们的闪光点后,我和班里的孩子一起还原了刚才发生的事件,孩子们纷纷为这几个小朋友鼓掌,为他们的乐于帮助、责任心、善于思考点赞。孩子们都是在模仿中学习的,他们既模仿老师,也模仿同伴,在幼儿园这样一个小社群中,正是他们互相学习的地方,而我们的耐心等待与观察给了孩子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这不正是体现了以幼儿为先的温暖教学吗?假如当时我上前用我所认为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把玩具捡起来并“教育”一番,孩子们内心会是多么受伤。

事后,我也想起来,有几次我在课堂上不小心打翻教具材料时,孩子是那么天真与单纯,他们不会责怪老师不小心,反而会抢着帮老师捡起来,可爱的笑脸浮在我的心头,心中涌过一股暖流。教育大概就是一场温暖的修行,修行的路上你温暖了我,我温暖了你。

教育的深度,温暖的倾听

一次自由活动,孩子们从图书区拿出了自己喜欢的书在看,韵宝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水精灵和泥巴怪》,她说:“老师这本书很好看,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我们一起进行了一次集体的阅读分享。我们围绕着书中的“水精灵是个善良的好人,看见朋友有困难都会去帮忙,但是泥巴怪是个爱恶作剧,欺负人的坏蛋,当这个泥巴怪遇到困难掉进了一个深坑里面,我们要不要去救他呢?”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与辩论,孩子们一一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原来孩子们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原来孩子们的内心是多么善良!我及时地用录音笔记录下来,并利用故事中的关键画面“泥巴怪掉进洞”创设可操作情境,并将孩子们的观点用录音贴纸粘贴在画面上。

倾听每一个孩子心底的声音,鼓励每一个孩子勇敢自信地表达,让每一个孩子都被老师看见和听见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愿景。倾听的过程不仅让孩子更加自信,也让教师变得更加敏锐与细腻。

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孩子,必须站在孩子的视角,心与心地沟通和交流,才能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从温暖孩子心灵最微妙的地方开始,用“润物细无声”的爱去影响和感染幼儿,让爱充溢幼儿的心灵,从小在心底培育出一颗颗温暖的种子,培养有爱、友善、积极乐观、勇敢向上的优秀品质。

 

(傅佳莉,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幼儿园小班班组长,区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优秀青年教师”。教育格言:让每一个幼儿都拥有幸福的童年。)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