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轶:爱如春光 育苗成花
发布时间:2025-08-21教育是以心育心的旅程,唯有真诚方能抵达心灵。班主任工作恰似培育花朵——俯身擦亮每片新叶的露珠,低头等待花开的声响。
初秋时节,太阳宝贝们怀揣着好奇与纯真踏入校园,如同初绽的花朵,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于是,我和孩子们一同讨论,给咱们一(9)班取名为“花田班”。这个浸润着阳光雨露的名字,不仅承载着班级特色,更寄托着“前路常蕴芬芳”这一美好期望。
爱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所以在班级文化墙建设中,还特别设置了展示窗,当小儒同学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春》贴上展示窗时,整个班级响起了自发的掌声——这种具象化的成长轨迹,让其他孩子们更有干劲了。班级里像这样的空间,还有很多呢!
魔法书屋:让每个文字都长出翅膀。由于一年级正是培养阅读兴趣、建立文字敏感度的关键期,所以我特别打造了这个能“让每个文字都长出翅膀”的图书角。瞧,图书角的摆设分为了三类:拼音绘本、书籍和无字图画书,这种摆放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图书管理员心心告诉我:“老师,我觉得图书角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书屋,每次走进去都能发现新的宝贝。看着同学们因为我摆放整齐的书籍而开心阅读的时候,我心里也特别满足呢!”看着心心那稚嫩却又坚定的眼神,我感受到她对这个小小岗位的热爱与珍视。图书角正以独特的方式,让每个孩子在阅读海洋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心情邮局:给情绪一个温暖的驿站。班级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情绪场域,我希望每个孩子既是能照亮他人的小太阳,也是被温暖包裹的小月亮。因此我设置了“心语信箱”让情感自然流动。当小杰通过信纸倾诉和朋友吵架的苦恼时,信箱里便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心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会在午休时轻声开导他:“朋友之间难免会有误会和摩擦,主动沟通才能收获理解。”心语信箱成为孩子们情感交流的温馨港湾,帮助他们在成长中不再孤单。
在这些温暖的教室布置中,花田宝贝们携手打造自己的温馨家园与精神乐园,在集体中感受到“小主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最终,我们的班级被评选上了学校“特色教室”。
爱的课堂
“送她一朵小红花!”课堂上,老师简简单单的激励语就像一场场滋润心田的春雨,课堂如果充满生命的律动,便会呈现别样的绿洲。
自信光合剂:把教室变成举手的向日葵花园。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课堂发言如同破土而出的第一片嫩芽——既需要阳光般的鼓励,更需要土壤般的安全感。在师傅和前辈教师们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一些“哄式教学”,“字音都读准啦!要是能响亮一点就更好了,小喇叭送给他。”“哪个字母宝宝被你漏掉了?它可是会伤心的,谁来帮帮他?”“你的小眼睛闪闪发光呢!”再通过太阳宝贝贴纸的激励,越来越多的孩子举起了小手,孩子们的变化也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
成长慢镜头:温柔等待每一朵花开放的时间。开学初,由于有些孩子不熟悉同学和老师,所以总是怯生生的,不太敢在课堂上发言。一次,我抽到了文静的小杨回答问题,他慢吞吞地起身,眼神闪烁,嘴巴也抿了起来,看样子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轻声道:“不急,先听听小嘉怎么说。”同桌流利答完后,我俯身问他:“现在能试试吗?”小杨终于回答对了问题,我也鼓励道:“你战胜了自己,大家一起表扬他。”在全班掌声中,他红着脸坐下。课后,我给了小杨一张大大的贴纸,告诉他:“你看,回答问题并没有那么难,下次我们一起努力,好吗?”小杨睫毛上还挂着忐忑的汗珠,眼底却已闪出微光。
瞧,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激发潜能,还改善着师生间的关系,渐渐地,孩子们越来越爱表达自己了。在一年级学习适应期阶段展示活动上,曾怯生生的童声已变得清亮——从《星梦》绘本课堂的创意问答到《太空梦游记》蹦跳的快乐舞步,花田宝贝们闪闪发光。家长惊叹:“开学时还躲在身后的孩子,现在敢对着镜头比耶了!”我望着台上晃动的彩色头饰,忽然明白:教育最动人的魔法,是把“我不敢”悄悄酿成了“看我的”。
爱的协同
教育从来不是独奏,最完备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学校搭起了好多座“连心桥”——家长开放日里走进课堂,妈妈沙龙分享育儿故事,爸爸俱乐部组织亲子拓展活动……这些活动打破了过去“老师说、家长听”的单向互动模式,也让我深受启发。
家校对话框:每一帧都是爱的显影。在日常沟通中,我既主动分享孩子的校园点滴,也会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每天,我会尽可能地多记录,让家长可视化地看到孩子的成长:当集体活动时,我会多拍摄些孩子们的精彩照片给抽不出时间的家长;当孩子光盘行动时,我也及时地赞扬孩子珍惜粮食的美德;比赛获奖时,更是少不了美照……渐渐地,家长的对话框里不再只有“收到”,开始流淌出温暖的共鸣:“谢谢老师,原来孩子在学校这么开朗!”“一直说小学好好玩,这谁能不迷糊。”“可喜欢上学了,别太宠了。”……每当手机屏幕亮起这些温情的留言,我整理照片时的手指都会不自觉地轻快几分。这些看似零碎的互动片段,实则是用真实细节搭建的信任桥梁——当家长透过镜头看见孩子眼里的光,教育的温度便从校园延伸到了每个家庭。
共育同心圆:圈起幸福生长的花火。在班级建设中,我们始终以孩子为圆心,老师和家长在同心圆的不同轨道上共同守护孩子的幸福成长。小队活动的认真举办、主题课程的水果拼盘、科创节“班班实验室”的热火朝天……都成了办公室老师口中的“模范案例”。主题课程展示当天,墨墨妈妈拎着几盘水果拼盘早早到了教室——她偷偷练了半个月雕工,说要给孩子们展示“变魔法”的技能。苹果在她手里成了绽开的花盏,哈密瓜皮雕出镂空的“2025”,最绝的是用菠萝刻出的“水果鸟”!其他家长被感染得“卷”了起来:辰辰妈妈给带孩子们给展台装饰上星星灯带,伊伊妈妈教孩子们动手做晶莹剔透的糖葫芦。负责拍照的王老师连按快门,突然抬头笑道:“这哪是水果拼盘?明明是家长和娃合做的艺术品!”
教育不是疾风骤雨的改造,而是春日暖阳的等待。正如冰心所言:“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这或许就是班主任工作的终极浪漫——我们耕耘的从来不只是知识,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光彩的春天。
(张诗轶,教院附小·奉浦联合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教育格言:每片叶子都不同,每片叶子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