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局赴南京考察交流,会商第六届长三角德育创新论坛事宜 发布时间:2023-05-22

 

为落实第六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筹备工作,518日,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施文龙带队,组织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联盟秘书处及区教育学院德研部门相关同志、部分学校校长、德育分管领导、德育干部赴南京市考察交流。

518日上午,第六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筹备会在南京市教育局顺利召开。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吴秀亮,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和宣德处处长完进参与工作研讨。会上,南京市教育局介绍南京教育整体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改革为要、民生为上,在做好德育队伍阶梯化培养、德育阵地多维度建设、德育项目品牌化发展、思政教育示范性推进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做法。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作为承办单位,介绍论坛筹备工作进度,提出论坛初步设想及主题,从德育课程创新、德育队伍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等三方面入手,聚焦区域高质量德育体系的构建,得到联盟秘书处一致认可。

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委员、教育局副局长兼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联盟秘书长周英指出,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联盟是主动有为的,六年来我们追求品质,携手共进,希望借助本次论坛这一良好契机,共同探讨德育工作新任务、新工作机制,力争在长三角德育一体化建设方面创造新经验,形成新共识,秘书处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工作。

施文龙强调,构建区域高质量德育体系这一主题契合现阶段德育工作的焦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对这方面的探讨对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研究部门及一线学校和教师都有深远意义。他希望本次论坛影响力能进一步扩大,21家联盟成员单位都能深度参与,取得真实效,体现高质量。

考察团先后走访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及月华路小学,观摩学校特色德育课程,聆听学校教育理念,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对德育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为新成长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指点了迷津,助力于学校德育工作向前迈出坚定的步伐。

 

学习感悟:

从北京东路小学到南师大附中,从致远初级中学到月华路小学,我们一路沉浸,一路感慨。北小娃娃在丰富的德育活动、系统化课程化的德育实践里快乐成长;百年附中彰显了厚重底蕴与新时代气息的完美融合;致远初级中学通过课程规划、名师引领、支架搭设、评价跟进,让一所新学校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优质发展;月华路小学年轻教师的品牌打造让我们看到了南京德育最美好的样子。同样难以忘怀的还有南京德育人的样子,他们都曾经历过班主任大赛一层层的选拔与磨练,在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南京教育对于班主任队伍和班集体建设的重视与成效。

——奉贤区阳光外国语学校校长 侯敏

 

南京充电之旅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具有百年历史的高中界翘楚——南师大附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无痕展现了其领航教育的大气与格局。镌刻在校园内巴金铜像上的青春是美丽的这句话作为对青年成长的重要价值定位和信念导引影响了一代代南师附中人。学校副校长夏广平作了以青春文化激扬美丽与力量为主题的精彩报告,向我们生动展示了学校积极探索开展青春文化校园生活建设的创新举措和通过青春文化校园生活行动计划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多元途径。在这座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校园里我不仅收获了德育管理的经验,还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德育人相似的教育热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创新,努力为每位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更好地担起一位德育人的责任与光荣。

——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副校长 石红霞

 

初夏的微风从满城梧桐间穿过,带来六朝古都底蕴与现代大都市时尚交织的气息。徜徉漫步在南京市顶格学校的校园里,静静聆听、细细体悟。被誉为全国最好的小学之一的北京东路小学里,孩子们不受限的享受着追逐、嬉戏与打闹。求德育课程让学生成为最真实的那个自己。拥有120年历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南师大附中校园里,诚朴雄伟的核心精神渗透在菁英文化校园平台中,滋养着一批批国之栋梁。年轻的致远初级中学里,无处不在追求着润物无声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玄武湖畔,月光与山色作伴。这一行告诉我:老师,让校园充满”“”“吧!

——奉贤区洪庙中学副校长 陆灵继

 

相信每一位德育人都一直在思考何为德育为何德育如何德育这三个命题,有幸来到南京几所学校考察学习,给了我新的思考,也许是对这三个命题有了新的回应。北京东路小学的爱问行动,站在儿童立场的自组织融创实践——德育就是站在儿童立场,发挥儿童所有能量的立德树人;致远初级中学的于此幸福,遇见更好的自己——德育为的就是在学校及其它的场域中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成就更好的自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青春文化——如何德育,那就是所行所见,皆成课程,皆是青春印记。

——奉贤区星火学校副校长 王莉

 

每一次研修,都是一次灵魂的共鸣,一次精神的洗礼。本次的南京考察学习,有幸走进名校观摩,聆听讲座,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四所学校的德育工作,探寻德育的真谛。特别是对于德育课程的建设方面给了我思考:德育本身是无形的,我们应将德育课程化,以人文关怀为核心,设计不同时段、不同年级螺旋上升的科学育人德育课程体系,依托丰富的德育活动多维度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等,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

——奉贤区弘文学校德育主任 张晓莉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