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信仰之炬,育时代新人!这场展示活动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 发布时间:2023-05-31
共研互学初夏时,同心掬得满庭芳。近日,徐铭浩名教师工作室、胡大维名教师工作室、张世杨名教师工作室在崇实中学举行“擎信仰之炬,育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暨奉贤区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小初高思政名师工作室中期联合展示活动”。区教育工作党委委员、区教育局副局长陈颖婕,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徐莉浩出席活动。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王静、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士兴、实验·崇实联合中学党总支书记何建祖、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朱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胡大维、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张世杨、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徐铭浩以及小初高各校思政教师代表和相关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活动。活动特邀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方培君作指导。活动由胡大维主持。
教学展示
江山小学吴纹纹、崇实中学潘之妍、致远高级中学王青等三位工作室学员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吴纹纹老师执教《家乡的发展》一课,从学生最为熟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入手,将“新农村建设”作为教学片段的主线,立足学生的生活,用活区域资源,带领学生感知和了解新农村的发展和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明晰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的立意,落实核心素养。
潘之妍老师执教《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一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区域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吴房村逆袭的秘诀,了解吴房村乡村振兴之路,剖析乡村振兴如何助力共同富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认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充分体现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
王青老师执教《乡村振兴立足实际,走好特色发展之路》一课,以“我眼中的浦秀村”的团队社会实践和“我为我的乡村代言”个人社会考察活动,演绎了一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探究课,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三位教师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展示之后,全体学员回顾了小初高思政名师工作室一年半以来的相关工作,育秀实验学校的孩子们以舞蹈《成长在祖国的怀抱里》又将气氛推向了新高潮。
何建祖致欢迎辞,向参会人员分享了实验·崇实联合中学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和特色,并期待思政教师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题报告
张世杨作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微报告,围绕“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展开,以三节教学展示课共同关注的“共同富裕”为出发点,深入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特征的理解,为全体思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变革,夯实了理论基础。
赠书仪式
工作室导师为学员们精心挑选了学习书籍,勉励学员们且行且思,且悟且进。徐莉浩、王静为学员代表赠书。这份珍贵的礼物将助力学员们成为新成长教育的思考者、研究者和实践者。
工作室学员代表朗诵《我们都是追梦人》发出思政人最响亮的宣言。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每一个思政人都满怀着激情和梦想。
主题论坛
微论坛环节由名师徐铭浩主持,吴纹纹、潘之妍、王青、奚韵佩、徐小花、周静共同参与。围绕“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与小初高的教材有效融合”“如何基于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选择资源,创设学习活动,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等问题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见。
专家点评
方培君对三位教师的教学展示活动作点评,她认为教师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采用了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既重视思政小课堂,也能够用好社会大课堂的资源。通过此次活动,展现了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付出和努力。她提出,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时,教师应筑牢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架构,期望教师们依托工作室这一平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领导寄语
陈颖婕指出,本次联合展示活动对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工作室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发挥了重要平台作用。她强调,工作室要在三个方面持续探索:一是要聚焦问题导向,提升教育教学时效;二是要聚焦目标导向,助力教师的成长;三是要聚焦资源整合,强化大思政课的理念。她鼓励思政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挖掘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初心不改砥砺行,心怀梦想至远方。工作室全体成员将携手共进,努力成为心怀梦想、眼里有光、脚下有路的新时代思政教师,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教学实践研究、为奉贤区新成长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